讲完了《庄子》,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另外一个主题:词坛鼻祖《花间集》。词在中国文学历史的地位不用过多介绍,但我们接触的词其实很少,本质上来说除了极少数爱好者以外,很难有人毕业后还能够产生美好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与古代有着很大变化,词既然是“词”,那么他必须是唱出来的,它属于歌词一类,与诗并不相同,诗主要拿来吟诵的。当然,在某些特定时期也有能拿来唱的诗。

汉朝乐府诗就是用唱的,所以管理机构才叫做乐府。即便到了唐朝,很多诗其实也是能唱的,比如大家从小学开始就很熟悉的:“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但它被谱成曲,唱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更著名的《阳关三叠》,“三叠”的意思就是反复唱三遍,至于怎么反复就不得而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我们要承认的一点是,音乐从来不是中国文化的强项。虽然我们不知道古人如何唱歌,但至少可以想到在唐朝,歌曲的旋律不会很复杂,所以对文字的平仄要求也不是很严肃,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诗也才能够拿来唱。

唐朝人唱的多是七言绝句,貌似对平仄有很多要求,但是比起词的平仄规范,近体诗都算粗糙。所以从诗到词我们可以推测的就是旋律变得更丰富和复杂,歌词稍有平仄上的不对就很拗口,于是渐渐地有了更严格的平仄规范。

唐朝也是诗与音乐分家的时代,音乐又需要歌词,所以词就孕育而生。词的本身不是给人看和默背的,一定要唱,不唱的话词只能算是不整齐的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人的世界观里写诗应该是一件很正经的事情,必须要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写。但文人总是很难耐得住寂寞,除了严肃的创作之外,还总想写一点娱乐性的东西。如果把诗往娱乐的方向去写,这会让很多所谓的正人君子很不适应,所以很多文人不但能写严肃的诗,还能写词。写诗的目的是为了“以诗言志”,写词的目的是为了“自娱自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要讲的《花间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集结成书的,五代十国介于唐宋之间,虽然只有短短五十多年,却异常精彩,只是中原腹地就有:梁、唐、晋、汉、周五个王朝更替,在此之外还有十几个割据政权,统称为十国。

十国里面最著名的是南唐,南唐最著名的便是他的后主李煜,稍微读过书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他的那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当时除了南唐之外,词还在前蜀和后蜀盛行,《花间集》就是在后蜀编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蜀地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存在,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以蜀地很容易形成一个封闭系统。唐朝灭亡以后,大军阀王建在四川割据,建立蜀国。这个王建虽然是个文盲,却很尊重知识分子。

当时很多书香门第,世族大家为了避难纷纷逃亡四川,他们的到来让四川的文化突然繁荣起来,再加上蜀地本身就很封闭,大家也就自娱自乐了起来,“词”这种东西在当地非常流行。

王建死后,他的小儿子接班却因为娱乐过度,没多久就被后唐给灭了。后唐派遣孟知祥去管理四川,他干的还算不错,于是自己索性称帝,国号还是叫蜀,不过为了和王建的蜀国区分,历史上就成为前蜀和后蜀,这就是我们要讲的《花间集》成书背景。#国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