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帅一生,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善于运用战术,常常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地取胜。陈帅曾称赞老战友“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说刘帅几乎用了《孙子兵法》征服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略上,刘帅有着“军事之神”的美誉;在资历上,他因讨伐袁保国战役而出名,并参加了南昌起义。在军事上也非常具备才能,戎马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为什么刘伯承在选拔抗美援朝志愿军司令员的时候,不在候选人名单上呢?

在志愿军进入朝鲜之前,粟裕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成为志愿军司令的第一人选。后来粟裕因病无法出任,林总成为候选人。当时的计划是,当粟裕和林总恢复健康后,再上任。然而,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快速进展,把战争烧到了鸭绿江。战争迫在眉睫。从西北调回来的彭帅,奉命率军进入朝鲜开始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解放战争时期四野战军的军事统帅,彭、粟、林都在司令员的候选之位。刘帅也经历过多次战斗,威望很高,为什么没有被考虑?

可能会有人认为,之所以刘帅不是志愿军司令员,是因为他缺乏大兵团战斗的经验,几乎没有指挥过30万以上的军队。

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确是志愿军选拔司令员的首要条件,但这个条件并不能完全判断一个人的军事才能。

解放战争时期,第一野战军有三十四万余人,第二野战军有二十八万人。彭、刘指挥的总兵力相差不大。因此,使用30万作为大型军团的门槛没有任何依据。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陈赓杨勇都曾任职过志愿军司令员,且都是在刘帅的二野出身,大兵团的作战经验自然不及老首长。因此,就军事素质和指挥经验而言,刘伯承在全军名列前茅,完全符合志愿军指挥员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不能指挥实际上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身体原因。当时,刘伯承已58岁,比彭帅还大6岁,他常年奋战,身子落下了很多病根。朝鲜的战场环境极其恶劣,气候温度非常酷寒,以及高压紧张的军事形势都对于身体状况要求很高。让年近花甲的刘帅担任持续的高强度指挥和战斗太危险了。

其次,刘帅当时在南京负责创办军事学院,并担任校长,力求办第一所多种服务、多种兵种的高等学校。培养优秀的军官,发展完整的各种兵种指挥系统,是当时最重要的军队建设工作之一。而只有刘帅有资格做这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对如何建立一所军事学院有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此外,他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并研究过世界战争的历史,所以他是军事教育的最佳人选。后来,刘帅亲自培训教师,检查和翻译教材,尽职尽责。最重要的是,刘帅身经百战,有着很高的威望,可以“镇得住”学生。

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帅对着军事学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难找到第二个人来取代他。彭帅当时在西北指挥军队作战,大局已经稳定,所以更合适调往朝鲜。

而选帅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我军拥有如此多的优秀的领导将领,是我军之幸,在他们的奉献之下,有了崭新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