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全球优秀减贫案例

2017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莅临上蔡县,对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工作进行调研,盛赞:“托养一人、解脱一家,脱贫一户、温暖一方”。

2019年,上蔡县“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荣获“全球减贫案例有奖征集活动”优秀减贫案例。

“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被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成为国家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访——三个重度残疾人的脱贫故事

2020年7月25日上午,阳光明媚,“决胜2020河南更出彩”采访报道组一行5人来到驻马店市上蔡县大路李乡“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

该托养中心紧邻大路李乡卫生院,利用卫生院闲置的病房于2016年8月建成入住,有重度残疾人30人,护工15人,厨师2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其中一间住室内,担任托养中心护工的黄翠英,今年57岁,是上蔡县大路李乡孟尧村居民。2014年3月,她的爱人聂华堂遭遇车祸,当时她的儿子聂锦涛正上高三。2014年7月,聂锦涛考入北方民族大学,上到大二时因家庭生活很困难,他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托养中心也是在这时建成的,黄翠英顺势在托养中心找了一份工作,照顾丈夫聂华堂和另外一个重度残疾人,每月工资2000元,解决了家庭的后顾之忧。聂锦涛也继续安心上学,并于2019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就读研究生,家中已于2018年脱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厨房内,39岁的厨师李长正忙着给大家做饭。她家住在上蔡县大路李乡涧沟王村,家中共有六口人,81岁的公公王国耀肢体二级残疾,她的爱人王新威在家照顾父亲,不能长期外出工作,李长也要照顾着家中的三个孩子,生活非常困难。托养中心建成后,王国耀入住到了托养中心,李长也到托养中心做厨师,每月工资2000元,爱人王新威能外出务工了,现在家中生活好转,已于2017年底脱贫。

下午,采访报道组来到上蔡县邵店镇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间住房内,刘更臣的网店刚接了一单货,他正忙着收钱发货。2009年的一场事故,让他失去了行走能力,妻子留下孩子离他而去,全家的生活都指望着年迈的母亲,连吃饭都成了问题。2016年,上蔡县邵店镇着手建立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刘更臣成为第一批入驻托养中心的人,当地的扶贫部门就把他送去专门的学校接受了系统的电商培训。学到新技能的刘更臣开始着手做起了网店生意。刘更臣的母亲卜昂在托养中心做护工,除了照顾刘更臣,还照顾同房间的另外一个重度残疾人,每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卜昂说:“多亏了有托养中心,才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奔头。”

采访结束,记者一行走出托养中心时,墙上的几个大字特别醒目:托养一人 解脱一家 脱贫一户 温暖一方。

解码——让贫困户有尊严的活着,善心结硕果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东北部,现辖26个乡镇(街道)、460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160万,面积1529平方公里,耕地165.6万亩,是一个平原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尊老敬老模范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111户74149人,其中持证残疾人10261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比重为13.8%,个别乡镇甚至高达17.8%,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群,不仅因长期求医问药使家庭陷于经济困境,还因需要护理使家人失去劳务创收机会,依靠自身实现脱贫难上加难,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让贫困户有尊严的活着,着力破解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只能“输血式”扶贫难以“造血式”脱贫的老大难问题,上蔡县深入调研论证,积极探索实践,建立了“县级统筹、乡村实施、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走出了一条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增收脱贫的新路径。

一、着眼工作任务“谁推动”,实行责任“清单化”。 一是夯实主体责任。建立了“党委政府主导、扶贫残联主推、民政部门主管、卫计部门主阵地”的运作模式,明确县乡政府负责托养中心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二是明确联动责任。扶贫部门牵头抓总,负责托养中心建设推进和人员资格把关。残联部门负责提供辅助器具、指导康复训练、筛选入住对象。民政部门借鉴敬老系统管理经验,负责托养中心日常管理。卫计部门提供主阵地,负责为入住人员定期体检、日常诊疗,开展护理知识培训。人社部门负责护工、厨师等服务型岗位购买及职业道德培训。住建部门负责托养中心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托养中心人员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及对外宣传报道。三是激发社会责任。鼓励爱心人士、企业家等开展慰问、捐赠活动,号召县青年先锋队、县志愿者联盟、县义工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助力扶贫助残,支持集中托养事业发展。

二、着眼建设标准“如何定”,保证建设“一致化”。一是统一规划设计。整合乡村卫生院(室)房屋资源,乡镇(街道)托养中心利用乡镇(街道)卫生院闲置病房,每座乡级托养中心按照入住30名左右人员标准设计;村级托养中心依托村卫生室改建或新建,每座村级托养中心按照入住10名以上人员标准设计,实现了建设的标准化。二是统一功能配置。每座托养中心统一设计了住室、医疗室、康复室、办公室、厨房、餐厅及公共卫生间等,统一配备了多功能护理床、轮椅、康复器具等医疗设施,统一采购了餐饮、冷藏、收储等生活设备,实现了配置的规范化。三是统一外观风格。统一设计了“扶贫助残”标识,制定了托养中心外观形象规范标准,悬挂了统一风格的标识标牌和制度版面,实现了外观风格的一致化。

三、着眼托养对象“怎么选”,明确进退“程序化”。一是严把入住标准。明确集中托养对象必须是本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二级以上智力、肢体残疾且日常饮食起居不能自理、家庭无力照料或照料困难的人员。二是规范入住程序。建立了“户申请、村申报、乡审批、县备案”程序,制定个人申请、监护人委托等文本,实现了入住程序化。三是夯实监护责任。完善个人申请、监护人委托等内容,明确监护人义务,规定节假日或外出务工返乡日必须参与照护,每年不得少于30天。监护人不履行义务、不遵守委托约定,托养人员不遵守管理制度的,按照规定退出。

四、着眼日常照护“怎样做”,确保照护“精细化”。一是明确照护方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一托二”原则选聘护工,优先聘用贫困家庭劳动力,月工资2000元,既解放了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劳动力,又推动了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二是提升照护水平。明确照护标准,规范照护原则,定期邀请护理、医疗等专业人士开展培训,提升护工的专业素养;结合“互联网+”健康扶贫模式,建立“每餐发药、每日巡诊、每季体检”制度,实现了护理医疗规范化。三是搞好康复治疗。制定科学的康复方案,强化日常康复训练,注重沟通交流、心理疏导,促进了病理心理齐康复。

五、着眼日常运营“怎么管”,推动管理“规范化”。一是明确管理主体。实施“三级”管理制度,明确县民政局为日常工作管理主体,县民政局设立集中托养办公室,乡级托养中心由乡镇(街道)民政所负责管理,村级托养中心明确专人管理,健全了管理体系;实施医疗卫生责任制,乡村卫生院(室)指派专门医护人员负责托养中心医疗保障。二是健全管理制度。统一制定了入住、值班、请销假等规章制度,出台了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等内部细则,聘用了法律顾问等,实现了日常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实行工作调度。县乡两级分别建立集中托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工作调度,及时解决托养中心运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推动集中托养工作规范健康运行。

六、着眼运转费用“哪里来”,实现运营“长效化”。一是财政资金为主。县财政建立“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运营基金”,为托养中心运营提供了基本保障和长效兜底。二是整合资金为辅。整合入住人员“两项补贴”、低保金、部分临时救助金以及红十字会基金、慈善捐赠等多项资金,辅助托养中心日常运营。三是社会资金补充。积极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志愿组织、经济组织、各界知名人士等,奉献爱心、捐助善款,参与托养事业,提供社会支持。

目前,上蔡县共建成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32个,实现了2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入住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606人,解放贫困家庭劳动力800多人,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70多个,全县符合托养条件、有入住意愿的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实现全部集中托养,“一站式”解决了他们生活、护理、康复、脱贫等难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雄在调研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时指出:“上蔡县以重度残疾人托养模式进行了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探索,成功解决了农村残疾人照护和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来源问题,改善了农村重度残疾人生活状况,是农村残疾人事业改革的有益尝试,也是精准扶贫的创新,具有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