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HPV病毒,你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性宫颈癌,而除了宫颈癌,HPV病毒实际上还能引发多种癌症,喉癌(OPSCC)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目前喉癌的致病“元凶”并未定论,除了通常由于吸烟、HPV病毒导致,也会因为多种因素触发,比如性激素、癌前病变、遗传、环境等相关。

在以往的临床研究中发现,HPV相关的喉癌患者临床结局要好得多,但专家也一直不知道原因。

近日,百年研究所和悉尼大学的研究发现,在肿瘤环境中累积的免疫细胞(称为肿瘤驻留T细胞)是喉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决定因素。此外,研究的数据还进一步表明,与非HPV喉癌患者相比,HPV喉癌患者通常具有更高的肿瘤驻留T细胞水平。

或许,了解这种免疫应答与喉癌的重要性,可以开发出将这些有利的肿瘤驻留T细胞直接作用于肿瘤上的新治疗策略。

该项研究结论发表于世界顶级期刊《BMJ》(癌症免疫疗法杂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CD103 +肿瘤驻留CD8 + T细胞数量可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率

01. 相比于非HPV喉癌,HPV喉癌中的T细胞明显更多

该项研究搜集了60多个喉癌患者样本,通过TCGA数据库中的基因表达分析、组织免疫化学染色以及统计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在HPV还是非HPV 喉癌病例中,驻留在肿瘤中T细胞水平的升高显然与患者生存结果的改善有关。

总的来说,HPV喉癌患者通常具有更高的肿瘤驻留T细胞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与组织驻留T细胞相关的基因表达的增加与HPV 喉癌患者的存活率提高有关

在TCGA数据库中显示,HPV喉癌患者中,CD103和CD69这两个T细胞水平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在非HPV喉癌中。当然,这两个基因的较高表达水平也与更好的总体存活率有关。

而在IHC染色实验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HPV喉癌中CD103 +肿瘤驻留CD8 + T细胞的比例明显更高。研究人员还发现,较高的水平还与局部区域衰竭的风险较低和总体生存期较高有关。

这些免疫T细胞在肿瘤部位及其周围的聚集与积累,似乎成为了治疗喉癌的关键。

甚至有研究人员认为,这些HPV阳性患者倾向于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因为HPV感染可能会促进这些有益T细胞在肿瘤区域内的积累。

02. 肿瘤内T细胞越多,肿瘤预后越好

既然了解了这种免疫应答对喉癌的重要性,接下来就可以开发新的治疗策略,那么,肿瘤内这些T细胞,真的能改善喉癌预后么?

为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肿瘤驻留T细胞对喉癌的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又开始了进一步研究。

他们发现,T细胞的位置可能是影响肿瘤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喉癌患者体内长期持续的病毒感染可能影响了T细胞在肿瘤内蓄积。

基于这个想法,研究人员通过IHC染色检查肿瘤组织被分为肿瘤内区域和基质区域,并量化了CD103+和CD8+细胞亚群的分布,相比之下,在非HPV喉癌和HPV喉癌之间的那些区域,T细胞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当检查每种肿瘤类型之间的细胞分布时,非HPV喉癌和HPV喉癌中的T细胞在肿瘤和基质之间均等分布,在基质中积聚变得更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与HPV- OPSCC相比,HPV + OPSCC中的CD103 + CD8 + T细胞明显更多

然后,研究人员确定了T细胞数量及其位置对喉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肿瘤内T细胞的增多意味着将拥有更好的生存趋势,生存率更高。

03. T细胞,人体的抗癌“斗士”

通过此项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喉癌的免疫状况来帮助制定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而如今,免疫疗法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当中。

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研究的数据还显示,HPV喉癌患者在肿瘤区域显示高水平的T细胞,其存活率与HPV肿瘤患者相当,这表明存活的关键因素是免疫应答的有效性而不是病毒状态。

也就是说,影响癌症治疗的关键是有效的免疫反应,而并非病毒本身。

我们都知道,T细胞作为人体抗癌“斗士”,在预防和对抗肿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尽管本项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喉癌患者,但广泛来看,有效增强并激发肿瘤部位的T细胞,也不失为对抗肿瘤组织的新策略,或许这也将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而这一切,都需要健康有活力的T细胞才行。作为对抗癌症最重要的“种子”选手,还是要趁年轻健康之时就保留下来,待到将来真的有需要的一天,或许,它还能救你一命。

参考资料:

Hewavisenti, R., et al. (2020) CD103+ tumor-resident CD8+ T cell numbers underlie improved patient survival in 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doi.org/10.1136/jitc-2019-000452.

http://dx.doi.org/10.1136/jitc-2019-000452

文章来源:华夏源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