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一篇《从民生指标国际比较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对2019年我国多项国民数据进行了公开。

其中有一条:

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了1041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NI是国民总收入的简称,它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大体相当。

它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后者是我们常见的GDP。

计算的话是用一地区GDP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再减去对国外的要素支出。

人均GNI是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能综合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银行曾将全球各国人均GNI分为四类:

1045美元以下,低收入;

1046-4125美元,中低收入

4126-12745美元,中上收入;

12746美元以上,高收入。

根据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是处于中上收入的顶端,向高收入国家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银行2019年曾发布过一组数据,根据这个标准进行筛选,全球调查的204个国家中,有66个国家属于高收入国家,占比33%。

值得关注的是66个高收入国家中,欧洲占据了32个席位。

34个国家被列为低收入国家,其中26个国家位于非洲。

通过这组高收入、低收入国家的统计可以发现,与我们日常对于两个地区的印象基本一致。

不过也要注意:

人均GNI并不等于人均可支配收入。

GNI统计的是获得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和财产收入等原始收入总额。

也就是说国民总收入既包括企业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个人所得。

这可能也是大家觉得“被平均”的主要原因。

举个例子:

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0733元,算一下的话大概是4500美元左右,仅相当于同年度人均GNI的42.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突破固然值得欣喜,但深挖明细可能就高兴不起来了;

未来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需要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