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仁堂(集团)大院正门

同仁堂品牌由乐显扬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在北京创立,自1723年(清雍正元年)开始为清宫供御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同仁堂在创立之初就秉承“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初心,将“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不变的宗旨。正是因坚持了初心、牢记了宗旨,乐氏家族也让同仁堂的中医药文化流传了数百年,历经了数代人的精心传承。即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我们也能看到乐氏家族成员为抗战的胜利、人民解放战的胜利而积极奔走的身影,尤其是乐氏十三世的这一代人。日前,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田瑞华向文旅中国客户端记者讲述了同仁堂乐氏十三世族人们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发生的一些故事。

无偿捐赠 鸟笼巧成“药箱”

抗日战争期间,住在天津,乐氏十三世排行老九的乐夔,与当时的抗日部队取得了联系,开始无偿为抗日部队捐赠药物。由于当时日本侵略者监守严密,如何将药物顺利送到联络人手中成了一大难题。为将药物顺利送出,乐夔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他拿来了鸟笼,将药物小心翼翼地藏于笼中,借日常遛鸟的时机,成功躲避了日本侵略者的追查,顺利将药物送到了联络人手中。虽然乐夔将药物送到了抗日部队,但是为自己招来了危险。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迫害,乐夔住进了法租界,继续坚持为抗日部队输送药物。可是,随着法国的沦陷,法租界也无法保护乐夔,就此暴露在日本侵略者包围中的乐夔,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为能除掉乐夔,日本侵略者在其住所四周布置了狙击手,下令只要乐夔露面就随时准备将其射杀,走投无路的乐夔最终在绝望中自杀身亡。

溜冰场“嬉戏” 旧报纸暗传情报

乐氏十三世的乐佑申在家族中排行老大,抗日战争期间安排其“二表弟”杨德修住到了自己家中,杨德修当时的身份为中共地下党。杨德修要经常将情报传递出去,接头地点是离家不远的溜冰场,为了让杨德修顺利去溜冰场传递情报,乐佑申便让杨德修带着自己的孩子以滑冰为掩护,与八路军派来的联络人进行了接头。为了不被发现,他们找来了旧报纸,在上面写好要传递的情报内容,等擦好冰刀后随即将旧报纸扔到提前约定的地点,之后由接头人捡起报纸以此将情报内容传递出去。后来,杨德修作为地下党传递情报的事情暴露了,乐佑申便安排杨德修及时撤走。由于家中住过中共地下党,日本侵略者便盯上了乐佑申,并将其带到宪兵队进行了审问,审问未果后又将其放出。

接触地下党 为八路军、新四军供药

乐氏十三世排行老五的乐笃周,曾与中共地下党党员、新四军干部管易文有联系,按照指示为八路军、新四军供应过药品。这也是继乐夔之后,乐氏家族又一利用自家药铺生意为抗日军队提供日常所需医药物资的成员。

力保党活动经费不缩水的“金库主任”

乐氏十三世排行十四的是乐元可,他的夫人叫李铮。乐元可和李铮夫妇为共产党工作是通过乐元可的表弟杨宁(也就是杨德修),杨宁当时是北平的地下党员,通过不断地接触,杨宁渐渐开始影响乐氏夫妇,后来便发展成乐氏夫妇利用自己开药铺的便利条件帮助共产党保存活动经费。解放战争初期,北平经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为保证党的活动经费不缩水,每次活动经费送到乐氏夫妇这里后,李铮便将黄金、美元等活动经费根据行情频繁兑换成当下适合的币种,自此乐氏夫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北平地下党的“金库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库主任》刘致祥著

药企“当家人” 毅然救市

乐氏家族在抗日战争中,与其他经营者一样,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据记载,乐氏十三世排行十三的乐松生在回忆中称,抗日战争胜利后,同仁堂又遭受了国民党的强取豪夺和金圆券的疯狂洗劫。当时,国民党以一元金圆券折合原法币300万,强行收兑市民手中的金银、外币,疯狂掠夺人民财富,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发行额增加65万倍,批发物价上涨120万倍以上,国民经济走向崩溃,民族工商企业大批倒闭,北平全市停工企业达50%以上。乐松生为了保值大量买进黄金、美钞、银元,但每天烂掉的金圆券不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松生个人照

时间到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由于新中国刚成立,解放战胜尚在进行,市场萧条,加之工商界人士曾受国民党政府债券信誉败坏之害,使得公债推销工作进展极其困难。出于对共产党的信任,对新中国的热爱,乐松生又毅然决定带头购买公债。当时的乐松生既是同仁堂的经理,又是天津达仁堂的副总经理,他说服了同仁堂方面和家人,带头认购了同仁堂企业的公债,同时也将天津国药界认购公债数的大头全部由自己经营的达仁堂买下,并用达仁堂的药品做了抵押。

后来,乐家人听说人民解放军急需住房,在首都住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乐家三房又将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乐家花园包括170余间房屋、100多亩园林提供给了解放军使用,乐家四房将坐落于什刹海畔的一座私宅捐献给了人民政府。

1954年,乐松生正式代表同仁堂的资方与人民政府签署了公私合营协议书,这是同仁堂历史上的里程碑,更是新的起点。

同仁堂乐氏十三世族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的牺牲、努力与奋斗,不是短短几个故事就能讲述清楚的,“‘红色基因’不仅流淌于乐氏族人的血液中,也被注入到了同仁堂的企业文化之中。”田瑞华讲述完同仁堂红色故事之后,又讲起了“红色基因”的传承。

“北京同仁堂集团在2016年投资拍摄了评剧电影《风起同仁堂》,是以乐元可、李铮夫妻二人为原型创作的文艺作品,讲述了他们为党的事业深入虎穴、出生入死的感人事迹,可以说为我们同仁堂的企业文化注入了‘红色基因’。此外,‘金库主任’的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秘密金库》,电视剧《戊子风雪同仁堂》中相关内容也有涉及,这些红色文化也被纳入了企业文化培训教材当中。”田瑞华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仁堂博物馆

据悉,“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统中药材炮制技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手工塑制蜜丸传统制作技艺”“同仁堂手工泛制水丸传统制作技艺”“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同仁堂阿胶传统制作技艺”“同仁牛黄清心丸传统制作技艺”“同仁堂壮骨药酒传统制作技艺”及“同仁堂微丸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先后获批北京市东城区非遗项目。2007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了同仁堂博物馆,该馆的主要功能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形成、发展历史进程,同时展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示同仁堂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和创新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开馆至今,共接待近3000批次,向4万余人传递了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仁堂药店大栅栏夜景

注:文中图片由同仁堂(集团)提供

记者:晨凝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