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一发布数据称,7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7%,涨幅较6月上升0.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4%,降幅较上月缩小0.6个百分点。

CPI、PPI涨幅均符合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2.7%,PPI同比下降2.5%。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对界面新闻表示,近期南方大面积洪水对7月CPI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扰动,导致食品价格出现回升。非食品方面,7月中旬燃油价格的小幅上调也对物价产生影响。

分析师表示,尽管洪灾干扰下7月CPI小幅抬升,但后期来看其对物价的影响将逐步弱化,年内CPI仍将逐季走低。

刘学智在采访中指出,猪肉价格仍是左右食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当前猪肉价格同比涨幅仍然高达81.6%。随着生猪存栏量上升带来供给增加,下半年猪肉价格涨幅将继续收窄。

至于非食品价格,刘学智表示,旅游、餐饮、住宿、生活服务等消费需求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非食品价格未来可能仍将处于低位,但从趋势上看应该是逐渐趋稳微升。整体来看,下半年CPI涨幅将显著低于上半年,全年CPI涨幅将在3%以内。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也认为下半年CPI会逐渐回落,四季度CPI同比涨幅或在1%附近。

至于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分析师指出,主要是受国际原油价格上升以及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明显的带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下旬与中旬相比,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中,24种产品价格上涨,18种下降,8种持平。

伍超明预计,下半年PPI降幅收窄的趋势还将延续。

“随着国内实体经济需求的提高,上半年的系列刺激政策和投放的大量资金将在下半年集中显效,推动需求回升,形成基建引领、房地产相随、投资拉动的经济复苏格局。”他对界面新闻说。

刘学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随着国内稳增长力度加大,专项债加快发行到位,基建投资以及各类生产逐渐复苏,内需的改善将缓解外需减弱带来的冲击。

“在国内积极政策支撑下,叠加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预计三季度之后PPI有望触底企稳,但全年PPI同比平均涨幅可能仍将是负值。”刘学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