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8月9日刊 |总第2543期

一部讲述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大型英文纪录片《中华的故事》在BBC播出后,给英国媒体以及中国观众带来很大震撼,该纪录片导演、英国历史学家、兼撰稿人 迈克尔·伍德 也因此被许多中国人所知晓。

两年后,由他再次制作的 《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 ,仅仅放出预告片时,观看人数就已超过1亿人,网友评价最多的就是:看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少年时代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多次到中国采访拍摄,伍德成为不少人眼中 “最会讲中国故事”的西方纪录片导演。 此次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主办方特地邀请到了迈克尔·伍德,以现场连线的方式为大家分享了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将历史反映在今日的世界中

将兴趣与工作结合到一起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愿望,可真正能做到并且做到极致的人却不多,迈克尔·伍德就是其中之一。与其它纪录片导演不同的是,迈克尔·伍德还有另外两重身份,历史学家和主持人,迈克尔·伍德曾经于牛津大学攻读历史学的博士学位,不过并没有完成学业,却阴差阳错成为了 一名报道政治和历史新闻的记者 。在做媒体的时候,迈克尔·伍德发现,用电视媒介来呈现历史,是可以将激动人心的历史故事很好的传递给观众的,一方面能确保历史信息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受众范围。于是,饱含着对历史的热爱以及基于在媒体的工作经历,让迈克尔·伍德最终踏入了纪录片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4月份,迈克尔·伍德执导并主持的纪录片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在BBC播出后,刷爆了中外各大社交媒体圈。影片中,迈克尔·伍德以杜甫一生的坎坷经历和诗歌作为线索,带领着观众一起重走了杜甫生前的生活足迹,追溯了诗圣波澜壮阔而又颠沛流离的一生。

在中国几千里的历史长河中,诗人灿若星河,杜甫虽然被称为中国的“诗圣”,但是这位中国诗圣却很少被西方人所熟知。桀骜不驯李白、多才多艺如苏轼,都是中国的宝藏诗人,如此多诗人可以追寻,大众也很好奇为何迈克尔·伍德会偏偏钟情于杜甫。

对此,迈克尔·伍德表示这个项目其实在他心里已经酝酿了很多年了, “我从上学的时候就爱上了杜甫的诗歌,第一次读杜甫诗歌大约是16岁,那时候我买了一本唐诗的英译,读到了杜甫,就爱上了他的诗歌,一直感兴趣。” 迈克尔·伍德所在的伦敦制片公司曾经拍过很多名人传记类纪录片,例如莎士比亚,并且在拍的过程中会请一些莎翁戏剧的演员在片中进行朗诵,但是西方从来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事情来介绍杜甫,所以他也想用同样的方式为杜甫做一部纪录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迈克尔·伍德看来,杜甫不但是一个诗人,他的诗歌中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他希望这部纪录片不仅仅反映历史上的场景,还要将历史反映在今日的世界中,两者要做到交相辉映。杜甫的人生跌宕起伏,正好也反映了唐朝的历史,所以这个纪录片不但是有关诗人的,而通过诗人又能看到更大的视野。一方面,可以让西方观众感受到中国诗歌的魅力,另一方面中国的观众可以回忆起中国渊远流长的诗歌传统。

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活生生的历史

与其他同类题材纪录片采访专家学者的方式不同, 迈克尔·伍德更喜欢实景拍摄,每次拍摄他都是亲自带着团队走过历史人物曾经待过的地方。 他非常注重人物的生活感,也更喜欢在片中呈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在他看来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活生生的历史。“我们更喜欢让观众在片中见到普通的中国人,他们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文化。因为对我来说,历史就是我们当下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这样拍能够让片子显得更有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正是采用这种方式来拍摄的。首先,迈克尔·伍德从杜甫1400首诗词中选出15首作为背景来串联起杜甫人生轨迹,开篇采用了《壮游》,后半段才选用抒情性更浓厚的诗篇。然后,再以“引路人”方式带领团队观众穿越了大半个中国,重走杜甫生前足迹。“杜甫的人生跌宕起伏,他的人生和历史都在他的诗作当中,所以我们觉得最好办法就是跟上他的旅程,我作为纪录片的主持人也可以动起来,每到一地就和当地人民进行互动,摄影师也可以移动起来,我们觉得这是最好的讲述一个伟人人生的传记方法。”

不过,由于预算和时间的限制,拍摄团队并没有完全走完杜甫漂泊一生所途径的所有地方。“比如他南下到成都,会经过一些山岭,景色非常险峻奇美,比如到马岐山的那段,但是片子只有一小时时间,实在是放不下,所以就没有拍,总之这还是一个简单的纪录片。”

与普通人互动的部分,迈克尔·伍德讲到自己带团队去成都杜甫草堂拍摄的经历。在那里, 他并没有制定严谨而详细的拍摄规划,更多则是希望在拍摄的时候能够碰到让他们惊喜的事情, “我们去杜甫草堂拍摄之前就已经预想到,一定会在那里碰到很多热衷杜甫诗歌的人。虽然不知道会遇到谁,不是非常确切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相信一定会发生一些很棒的内容可以拍摄下来。特别是在中国,我发现中国人民非常热爱和谈论中国文化和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证历史信息正确的同时也要兼顾娱乐性

不过,这也带来了更进一步的问题,即 民间传说与史实如何平衡?

对于这个尖锐的问题,迈克尔·伍德表示在注重纪实的同时,也要关注娱乐性,要在历史的学术严谨性与纪录片的大众传播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而现场他也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平衡方式, “我会先讲述和表现这些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然后,作为一个主持人,我会点明和评论这些故事的性质。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会为这些故事提供一个上下文连结的情境。”

在迈克尔·伍德看来,中国到处都有鲜活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体现在场景上,还体现在人上, 景和人的结合才能够还原生动的历史 。“中国人对他们的文化记忆是非常丰富的,比如我们去贵州拍摄的时候,我们发现贵商对于他们的传说文化的积累非常丰富、细致,他们有家族传说,有家谱,有口口相传的故事等等。所以我认为 历史不一定由历史学家承载,中国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普通人传承至今,中国人本身是活生生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迈克尔·伍德的纪录片通常都会采用一位非常有份量的演员作为背景朗诵,此次迈克尔·伍德邀请到了英国国宝级演员 伊恩·麦克莱恩 来为该纪录片担任朗诵演员,“当时伊恩·麦克莱恩正好在话剧舞台上做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演出,也是在回顾他一生的经历。我们发现他回顾自己人生的过程中,和杜甫在《壮游》这样的诗歌中回顾自己的人生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采用西方演员来朗诵中国古诗是个非常冒险的行为,不过最终还是成功了, 伊恩·麦克莱恩厚重的嗓音与纪录片相互交映,将杜甫诗词中的意境彻底挥洒出来, “后来有很多中国观众给我们写信说,我们想象的杜甫就应该长他这样。”

在迈克尔·伍德从业的四十年职业生涯里,共制作了120部纪录片。其中,《追踪亚历山大的足迹》迄今仍然在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印度的故事》被《华尔街日报》誉为“历史纪录片制作的黄金标准”。而他表示自己最爱的还是 中国故事》和《英格兰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中国故事》《杜甫》不仅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在欧美形成了一定的话题性。有网友曾评价说在新冠疫情期间看《杜甫》这部纪录片让饱受疫情焦虑的人产生了共鸣,感到了慰藉。而迈克尔·伍德也认为《杜甫》纪录片在英国的播出“恰逢其时”,因为越是这种时候,越能体会到文化交流、互相理解的重要性,即便它很短小,也能在疫情阴霾下散发出一些微弱的光芒。《杜甫》的出现为西方观众提供新的视野,让他们能够真正了解到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人真正的样子。

其实,除了纪录片导演和主持人,迈克尔·伍德还是曼彻斯特大学的公共历史学教授,以及英中了解协会主席。这些身份都让他不断探寻中国文化的魅力,长期支持英中文化交流。而未来何时再去中国拍一部新的纪录片, 迈克尔·伍德坦言他对鸦片战争很感兴趣,不过还没有具体计划。在拍摄了《中国故事》、《印度故事》之后,他表示自己更想拍摄一部 《古希腊故事》,能把世界古代重大文明都拍摄一遍,他希望这些愿望在不久的将来都可以一一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