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巴传媒金马文化旅游节报道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色达最美八月天

金马草原百花艳

连日来,2020年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金马文化旅游节持续进行。8月7日下午,“印象色达”服饰表演、民间艺术和非遗展演活动在扎青塘草原再次将活动推向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式服装表演

“许多靓丽的服饰还是头一次看到,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了解到了色达旅游节的民俗,也感受到色达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我把服饰展演都拍了下来,回到重庆后向我的家人、朋友展示,鼓励我的亲友多到色达,多到甘孜州旅游,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来自重庆的游客王丹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美的服饰,精巧的配饰,是写在身上的历史,是穿在身上的艺术,是物质与精神完美融合的文化艺术结晶。服饰展演分为传统服饰、非遗服饰、现代服饰三个章节。 跨年代、多方面、立体化的“藏装走秀”,演绎出多元民族文化在色达的传承、融合与变迁,印证了“五彩色达”从贫穷落后走向全面小康的伟大变迁,彰显出色达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态势,展现出色达儿女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牦牛绒编织技艺、格萨尔石刻、鹰笛等各色非遗文化展演,吸引了上万干部群众、游客驻足围观,大家“零距离”感受到了身边丰富多姿的文化遗产。

“这些厚实柔软的牦牛绒布原来是这样织出来的,难得一见!”在传统木制的纺织机前,非遗项目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的传承人冬措手拿梭子,灵活地编织着牦牛毛线,一旁的观众啧啧称奇。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是草原特定生态环境的产物,从远古至今,这种技艺及其制品一直伴随着草原牧民,成为其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四川省色达县藏族牧民从日常生活用品到衣着和居住帐篷等,都离不开牛羊毛编织技艺。色达县毛绒织品是以牦牛、绵羊、藏山羊等牛羊毛为原料,应用纺织、擀制工艺加工生产而成的,既保温防潮,又经久耐用,极具青藏高原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色达县民族民间文化博大精深, 是藏民族英雄史诗人物格萨尔的重要活动和传承地,是安多文化、康巴文化、嘉绒文化的交融地,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 (色达藏戏、藏族牛羊毛编制技艺、格萨尔彩绘石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骨笛、阿古登巴的故事、川西藏族山歌、牧区皮革加工技艺、梵音)、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提线木偶、藏族民间谚语、藏族寺庙乐谱、瓦须牧区算历、藏族传统药浴疗法), 州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47人 (其中色达藏戏传承人塔洛、藏族牛羊毛编制技艺传承人冬措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国家文化部于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色达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民俗体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服饰表演、民俗文化和非遗展演活动以外,现场还举行了传统藏族体育比赛。观众们把赛场四周围得密不透风,不少孩子们坐在父亲肩上观看比赛,为自己喜爱的选手加油。此次比赛有“押加”(又称藏式拔河)、持重跑、穿衣骑马、技巧赛等民俗体育运动。押加类似于拔河比赛,但每方选手只有一人,俗称“大象拔河”。参赛者背向对手,四肢趴地,将长约四米的绳子两端套环套在颈部向前发力,将绳子中部的红绳率先向己方拉过规定距离者即为胜者。来自成都的游客王先生看了“押加”比赛后对记者说:“这种把绳子套在脖子上的拔河还是第一次看见,很有趣,感觉大家的的力气太大了,不愧是康巴汉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此次活动既是对色达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集中展示,也用特色文化讲述了色达故事,为甘孜州建州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