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每当提起蔡元培,首先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初高中历史课本上新文化运动那一课蔡元培的头像,其实,梅贻琦也当过北大的校长,也对北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为何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蔡元培呢?我想可能是他参加的那个轰轰烈烈彻底改变中国历史的新文化运动加深了我对他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最初我对蔡元培的印象只不过是上中学时历史课本上那冷冰冰的头像和冷冰冰的文字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们没学新文化运动这一课的时候我对他很不理解,他提倡学术自由之风,1917年,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蔡元培邀请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徐悲鸿应蔡元培之邀从日本东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7月,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其时胡适并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但蔡元培为了让胡适进入北大不惜帮其伪造学历。这些我都可以理解,选择具有新思想的人去北大教学,为北大注入新鲜血液,但是为什么要聘请那些思想很传统的很落后的人在北大教学呢?当时真的很不理解。后来听老师讲过这一课后才恍然大悟,忽然觉得蔡元培真不愧是北大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有一个故事跟这个道理很像,商人要远途运输沙丁鱼,但是总要在运沙丁鱼的鱼缸了放几条它的天敌,这是这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沙丁鱼在长途的运输过程中会失去活力,如果放几条它的天敌在里面,沙丁鱼为了活命不得不四处游动,这就增加了它的活力避免了它的死亡。同理,蔡元培之所以两派的人都启用他可能也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做法太高明了。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基地,而新文化运动革新了许多青年人的思想,使许多青年人走上了民主与革命的道路,在这一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现在中国的崛起,所以说,蔡元培之于新文化运动,之于中国共产党,之于新中国,都是十分关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了,蔡元培做的是中华民国的官,可是他却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建了许多条件,这岂不是很矛盾。他本身是资产阶级那一派的,可是他却违背了本阶级的利益,为无产阶级的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我只觉得他太伟大了,历史上再优秀的伟人也很难超越自己的阶级,而蔡元培却做到了,实在是令人敬佩。 1915年6月,民国四年,蔡元培48岁时,他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在法国倡勤勤工俭学,希望以次组织帮助更多华人到欧洲求学,后来的周恩来、邓小平等均是通过这个组织的帮助后顺利在法国进行学习的。周恩来,邓小平都是中国的伟人,而蔡元培参与的华法教育会对周恩来,邓小平的成才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这可以看出蔡元培对中国的影响。

 历史是鲜活的,我觉得我们需要多去思考才会真正爱上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是鲜活的,我觉得我们需要多去思考才会真正爱上历史。

谭论古今,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历史照亮人生!让文学滋润生活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