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电维修,算不得高技术活。但真正做到“急难愁险”无所不能,也并不容易。

35年前,上海出了个徐虎。在小区挂出三只“公房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每晚义务给至少三个街道的居民解决水、电故障。老百姓都相信,没有他修不了的。

35年后的今天,视徐虎为师祖的80后水电工杨华峰,同样背起一个方方正正的工具箱,骑上橙黄色助动车,在上海普陀走街串巷地忙碌。通下水道、修空调、补渗漏,居民家里遇到难事,电话打给普陀区房屋维修应急中心,点名就要杨华峰

时光带走一代代人的青春岁月,却带不走那些沉淀在骨子里的精气神。有位住在志丹路上的老人说,“这么多年了,我们离不开小杨。”恰如当年人们离不开徐虎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杨师傅

“五届全国劳模徐虎,那是我的师祖,两届市劳模黄卫国,是我师傅。”一入行就进了全国知名的优秀维修班——普陀区房屋维修应急中心(原徐虎热线)。最好的师傅、最好的同事,在水电维修这个行当,杨华峰是幸运的。

但手艺这东西,不光靠天赋。宝剑锋从磨砺出,每一个水电师傅都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杨华峰清楚记得,刚工作时的自己,连零线火线也分不清。跟着师傅出活儿,常遇上臭气熏天的下水道堵塞,“脏累不说,工资也不多。”要是再遇上灾害天气或者应急抢险,更是没日没夜、不眠不休。

和许多新晋的年轻水电工一样,杨华峰从业以来遇到的第一个坎儿,是心里这道关:我啥时候能熬出头?我还能坚持多久?

真正放下迟疑,是在一次独立出任务之后。杨华峰被派去处理一单“马桶泛水案”。进了居民家的门,杨华峰惊呆了:卫生间地面污水横流,下水道的脏水污秽还在不断喷涌。居民近乎绝望地询问:“师傅,这还能修好吗?小区物业来了好几拨人,都说弄不了。您务必帮我想想办法,今天不弄好,我连觉都没法睡了。”

杨华峰也愣了,第一次孤身上“战场”竟遇到这种难事,心里十分没底。询问了基本情况后,杨华峰初步判断是有体积较大的物体卡住了。淌过脏水,他小心谨慎地把马桶拆卸下来,再有条不紊把粗钢丝一寸一寸打进管道。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所有人屏息看着,就在钢丝几乎要打不动的时候,杨华峰迅疾地往上一拉,“咚”,下水道通了,周围的污水哗哗往下流。“呀,通了通了。”住户也忍不住喊出了声。杨华峰说:“就是在那一瞬间,我真正理解了徐虎的快乐,也对这个行业有了认同感。”

小杨终于心甘情愿地成了“小杨师傅”。此后,亦有人问过杨华峰为啥这么多年不愿放弃这份并不算吃香的职业,杨华峰只有朴素的一句:“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这也是徐虎留给后辈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明创造家

过去的7000多个日夜,水电维修工杨华峰不断地经历着各种家庭里的水电疑难症。大多数问题是共性的。“像龙头芯坏了,一年里能遇上好多次。我就随身带几只冷热水龙头的芯子备用。”时间一长,杨华峰出任务携带的“百宝箱”里,小东西越来越多:大小不一的各型号螺丝,各种电线、水管、扳头……“那些在人们看来烦恼的事,最后都是靠这些小零件化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在居民沈荣生家,小零件就派上了大用场。老沈家的下水道一直堵塞,屡修不好,直到杨华峰来了发现,是因为管道内部存在多个弯头,构造相较于一般的管道要复杂。再加上洗衣机的地漏管道与边上台盘下水管道是相通的,只要台盘一放水,地漏就会发生泛水情况。

明确了问题所在,杨华峰袖子一撸,坐地上开始自制“疏通工具”: 先是将晾衣架拆开用抹布进行包裹,并用老虎钳拧紧,然后将工具塞进管道内来回抽拉,果然带出了许多堵塞物。

也有现有工具解决不了的问题。日常维修空调机时,令杨华峰和同事最头疼的就是拆除室外机锈蚀底脚螺丝。“空调外机往往都贴在居民楼的外立面,每次拆除都要趴在外机上,用切割机单手操作。要是遇上高层住户,真是吓一身冷汗。”

别人“认命了”,可杨华峰不。一有空闲,他就找来水电维修方面的专业书籍翻看,总憋着劲自己发明创造。经过几个星期的测试、改进,杨华峰和同事果真成功地探索出了更安全的拆机工具:将原有的螺帽头换成电钻头,再增加一个用来接住螺丝的底托,原本要半小时才能完成的拆除,现在5分钟就搞定了,还给兄弟们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如今,工具已正式申请了专利,一旦通过有望给更多维修工带去便利。

是水电工,也是“蜘蛛侠

时下又是一年的台风季。每年这时,杨华峰和同事最是忙碌,抢修、抢排……危急的情况时有发生。

去年“利奇马”台风期间,杨华峰就经历了一件至今难忘的“险事”。一户6楼居民家的遮雨棚被大风吹得摇摇欲坠,居民在电话里急不可待:“不得了了,雨棚马上就掉下去了。万一砸到人、砸到东西,那就要出大事情了……”放下电话,杨华峰带了几个同事就赶到现场。

果然,现场钢管搭起来的雨棚迎风飞舞,危险随时降临。杨华峰二话没说捆好了绳索就往楼顶上爬。绳子拴在腰上,一手拿着榔头敲铆钉,一手拽着几十斤重在风中晃动的雨棚,豆大的汗滴很快就顺着杨华峰的脸颊滑了下来。在整个维修团队的默契配合下,雨棚最终成功拆除。

事后回想,杨华峰常常还会心有余悸。万一绳子松动呢?万一雨棚架砸到身上呢?“当时可能的危险太多,我根本来不及想。”

杨华峰经历的惊险刺激又何止这些。年初疫情期间,普陀区房屋维修应急中心李金顺师傅给杨华峰打了个电话。“老杨,我这边有户人家空调外机掉落了,我一人弄不了,别的同事手里也都有活儿,你能来帮我一下吗?”杨华峰放弃休假赶到现场,两人大半个身子探出窗外,一人扶着机器,一人固定螺丝,折腾了好一阵。旁观的居民也感到“吓丝丝”,直呼不好意思。

可这恰恰就是杨华峰工作中的“平常事”。如今的杨华峰,已是普陀区房屋维修应急中心、西部集团房屋维修公司应急维修班班长,带领着平均年龄35岁的年轻维修团队,全年完成6000余件应急任务,及时率100%,居民满意率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