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从山中来,到大海去;绵延八百里,奔流不息;多少文人墨客徜徉于瓯江山水之间,写下一首首诗篇,传诵至今,让瓯江山水诗路闪耀千古。位于丽水遂昌县西南部的独山村是如何与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结下不解之缘的?曾被汤显祖写在《牡丹亭》里的“班春劝农”,如今人们又是如何延续着这一极具特色的劝农仪式?“昆曲十番”这一别具一格的器乐演奏形式,又呈现出了怎样的特色?

 这座青山绿水间的山城,到底有多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座青山绿水间的山城,到底有多美?

相遇遂昌的“厚重”

江南秘境,

万物因水起源;

八百里瓯江,

蜿蜒至此,

滋养出千年金窟的神秘,

更婉约出《牡丹亭》的秀丽温柔,

这便是丽水遂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遂昌湖山湖面浩瀚,山峦环抱,俯瞰湖面仿佛一块翡翠镶嵌在大山深处,这一块钟灵毓秀之地,是大自然对遂昌的恩赐。公元1593年,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曾作为新任知县,来到了遂昌。遂昌优美的山水风光引得他诗情勃发,留下了众多吟诵遂昌的诗篇。在汤显祖的笔下,遂昌俨然就是个上天恩赐于他的世外桃源。翻开遂昌的书卷,俯拾皆是汤显祖寻梦的踪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建于南宋时期的小村落名为独山村,与汤显祖有着不解之缘,是汤显祖重要的游览之地。独山村周围高山耸立,村前孤峰独峙,江水清流。昔日的古街、民居、石牌坊,形成古朴的山区生活气息,延续并保存着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脉络。

走进独山村,村中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坐落在独山村中的石牌坊用料考究,额枋上浮雕的双龙抢珠、凤凰牡丹等图案栩栩如生,工艺精良。牌坊整体显得雄浑古朴,门楼挺拔气派,历经百年风雨沧桑,依然风采依旧。这座牌坊,也见证着独山叶氏一族的荣耀与辉煌。

据《叶氏宗谱》记载,嘉靖四十一年,村人叶以蕃高中二甲第十九名进士,消息传来,方圆百里,名噪一时。嘉靖四十五年,叶以蕃病逝。隆庆三年,遂昌知县池浴德主持为叶以蕃之父叶弘渊立牌坊以示彰勉。石牌坊精雕细刻,额枋上的“封工部营膳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叶弘渊由子以蕃贵立”,和正中的“洊膺天宠”四个大字,历经几百年风霜,见证着曾经的荣耀与辉煌。

在叶以蕃读书入仕的激励下,独山村读书求学之风日盛,走出了叶澳、叶梧、叶干三兄弟等众多文人雅士,独山渐渐盛名在外。此时,在遂昌担任知县的汤显祖不仅被独山清丽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还与叶氏兄弟诗文唱和,相见恨晚。汤显祖这位风雅县令经常呼朋引伴,携壶提酒,前来独山,赴一场文人之间的盛会。

相遇遂昌的“古朴”

“九山半水半分田”,塑造着遂昌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班春劝农”是遂昌农耕文化的一张鲜活名片,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勤政惠民,春耕时节都要率领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举行“班春劝农”仪式,奖励农桑,劝农人勤作农事。从那时起,“班春劝农”就成为了每年春天县衙鼓励农人春耕生产的一项重要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今天的遂昌淤溪村,“班春劝农”在开春时节都会如期上演,人们用这种古老的方式祈祷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曾经被汤显祖写在《牡丹亭》里的“班春劝农”仪式,2016年更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遇遂昌的“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番,是流行于遂昌民间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时,他踏遍遂昌田间地头,传唱昆曲,并把昆曲与当地的器乐演奏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昆曲十番”。因其以笙、笛、云锣、梅管、提琴、扁鼓、双清、三弦等乐器反复轮番演奏昆曲,所以称为“昆曲十番”。作为“活态”传承的“昆曲十番”,不仅保存下了一种难得的艺术形式,也将它背后所流传下来的村民生活方式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曲是汤显祖当年携来的一粒种子,在遂昌的山水中生根发芽,遂昌的山水又给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他把遂昌的青瓦白墙写进戏曲中,把仕途的沉浮写进戏曲中,把山乡的所遇、所思、所悟写进戏曲中,于是《牡丹亭》问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至今仍在传唱。杜丽娘和柳梦梅的鲜活形象,冲破封建束缚的勇敢决心,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历经400年,从未褪色。汤显祖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留在了遂昌,直到今天,遂昌人依然可以肆意地在时间、空间、角色中,静静品味昆曲文化繁衍,亲眼见证姹紫嫣红开遍。

【本文根据丽水日报传媒集团工会专职副主席朱丽勇,丽水市遂昌县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黄美丰的文稿以及丽水市遂昌县汤显祖研究会会长谢文君的采访内容整理而成。感谢丽水市遂昌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为拍摄提供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