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不少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出现不适,再加上中暑等患者,每天120急救工作人员都在跟酷暑“抢”生命。省直中医院急诊科数据显示,最近几天该院120急救车每天的出车达到20车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4日,高速路车祸现场,易洲(右)爬上车头为被困者输液 。受访者供图

接到电话后3分钟内必须出车

因摔倒而骨折的娭毑、中暑的爹爹、吃坏东西倒在路边的年轻人……输氧、测血压、上心电监护,8月6日一上午,省直中医院急诊科120一直都没歇下。

下午2点,暂时没有任务,120男护士易洲仍在车厢里埋头忙碌。从随身携带的急救诊箱,到心电图机、呼吸机、监护仪、氧气瓶等,他逐一清点。

“每天出车前,都要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干我们这一行,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易洲说。

今年30岁的易洲,已在急诊科待了8年。省直中医院急诊科8名120急救护士,清一色全是男性,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易洲已经算资历最老的男护士了。

每辆120急救车上一般配有三名工作人员,一名驾驶员、一名男护士和一名急救医生,日积月累的默契让他们形成了“急救金三角”,“三位一体”又各有分工。

“我们的规定是接到电话后3分钟内必须出车。”易洲说。

任务结束,衣服像刚用水洗过

烈日下工作的确难熬。遇上车祸、工地意外事故的急救,往往要在户外待上很久,又晒又累。

“每当看到患者经过我的抢救能重新呼吸时,看到家属担忧的表情转为喜极而泣时,再苦再累也觉得值。”易洲回忆,最近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任务,是高速路上的救援。

8月4日下午2点10分,电话那头传来消息:“京珠高速伞铺路段发生车祸,一名司机受伤,需要立即送往省直中医院。”

去往现场的过程中,易洲与急救医生已经通过手机大致了解了伤者的情况:货车司机齐某驾驶大货车与另一辆车追尾,货车驾驶室变型,齐某被卡,情况危急。

下午3点多,室外温度接近38℃,货车车厢内温度达到50℃。到达现场后,易洲拿起急救箱,同事抱着担架,三人一起钻进大货车损毁现场。由于车头严重变形,司机被卡动弹不得,消防人员正在拆解车体。

易洲拿着输液设备、氧气枕爬上货车车头,在为司机输上液后,他又举着吊瓶,踩在车厢外缘,等待消防人员把车体拆解完毕。“小心司机的脚!”担心拆解车体会碰到伤者的脚,易洲的语气有些着急。尽管托举着吊瓶已20分钟,脸上布满汗水,但易洲的眼睛一直盯着伤者的双脚,直到伤者安全出了货车才放松下来。

高温天,几乎每次任务结束时,易洲和同事的衣服都像刚用水洗过一样。

“跟你说个笑话,哪怕我们在睡觉,只要电视或者手机里放类似救护车的铃声,我们保证会弹起来,这就是职业病吧。”易洲说。

来源:株洲晚报

编辑:李苗

审核:张玉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