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

2019年3月初,成立2个多月的丹江口市蒿坪镇集镇电子扶贫加工车间员工由30多名锐减至10余人,举步维艰。

2019年12月初,该车间分部习家店镇电子扶贫加工车间开业了,目前员工已达13名。

2020年4月底,该车间分部凉水河镇电子扶贫加工车间开业了,目前员工已达9名。

2020年6月初,该车间分部大坝办事处3个社区的电子扶贫加工车间又开业了,已招员工50余名,还在火热招聘中。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蒿坪镇电子扶贫加工车间经受了生死沉浮的考验,至目前已在3个镇处拓展了5个车间,其间的涅盘重生与贫困户宋和军有着直接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和军,瘦黑、微秃、孱弱,与他45岁的年龄不相匹配,是该镇余家湾村6组的村民,全家4口人,2014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2018年以前,他一直在外务工。

临“危”之际上任

“听说老板经营不下去走了,我们的工资恐怕也要泡汤了!”“厂子开始的时候30多个人,现在就剩我们这10来个人,也没有个啥干头!”“谁来经营这个厂都不可能搞得好!”…… 2019年3月初,蒿坪镇集镇电子扶贫加工车间的员工们整天边工作边小声谈论着,个个充满着失望的情绪。

没错!现实情况确实就是这样!蒿坪镇政府辛苦招来两个月的电子扶贫加工车间面临着关闭。

其实在员工们谈论的两个星期前,那个原先经营的厂长文某就已离开了。蒿坪镇政府一边派人苦苦撑着,一边到处招贤纳士,应聘者不少,可愿意接纳的没有,都是觉得农民出身的员工素质不够,不好管理,该车间的主要工作就是电子“绕环”,尽管技术含量不高。

开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目的就是带动留守弱者就近就业,各方面能力自然欠佳,不吸纳这类人就违背了政府当时引进此车间的初衷,这也是一条招聘负责人的原则。

“我回来试试,即使出现亏损我愿意承担!”2019年3月15日是宋和军正式签下“军令状”后上班的第一天,宋和军长时间在外务工,一直寻思着有机会回到家乡做一些事情,他认定这也许就是他实现的“理想”平台。

“柔”性管理让利

经过前期初步了解,宋和军心里基本上有了思路,接盘的第一天,承诺先把前任负责人所欠的近万元工资全部一分不少的补发到位,自己作为贫困户,深谙农户挣钱不易,不按时发放工资就更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留住员工车间才有出路。尽管现在自己已脱贫,但让车间80%就业的脱贫户巩固提升脱贫效果也应该是义无反顾。

表态容易做着难。补发员工工资容易,自己吃点亏就能解决。前车之鉴就是不会管理这些弱“泥腿子”,这也是一个最难的问题,一定得破解。

“我们这些农户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小,上班时间还要兼顾家庭”“像我们这些好多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家门,没接触过这东西,学得慢,次品也多”“我们学会了能否让产品拿回家里加工,可以挤出更多生产时间”……在广泛征求听取员工的‘诉苦’后,他心里豁朗了。

上班中途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学,只要每天保证出勤9小时,仍然作为全勤记载;次品不超过5‰,不扣发薪酬;只要自己觉得熟练都可以带回家做。新出台的措施极大激发了农户就业的积极性,同时,从外地聘请了质检员,提高了产品在第一时间内的合格率,慢慢地原来流失的员工又回来了。

这个“弹”性工作管理制度对员工来说无可厚非,实际苦了宋和军。由于上游公司对产品加工订价参照的是熟练快速的员工而定,按件计薪,薪酬中肯;对这些留守弱者来说,显得定价较低,为了留住员工,宋和军采取的是自己零利润的经营方式。

前三个月下来,来电子车间上班的农户确实增加了,可自己除过水电及房租费用后,亏损了3万多元。

遍地开“花”双赢

这样亏损下去自己肯定吃不消,必须寻找对策,但绝不能从员工的“碗”中夺取。

“上游公司报价的利润点很低,只有做的越多才会有一定的盈利。”宋和军知道这是唯一的突破口,采取“人海”战术才能略有盈利。

其实这与镇政府考虑如何让更多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是一脉相承的,该镇明确提出打造丹江口市电子小镇,宋和军迅速在全镇9个村里增设小型电子加工点,配套设施立即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让村里这些“泥腿子”像集镇车间的农户一样迅速适应这种工作,宋和军几乎不计亏损,当月单单次品一度超过10‰,一个次品的赔钱一般得6至8个合格产品来相抵,自己没有让农户赔偿。通过艰难的引导培训,现在各村农户基本上实现了应收尽收,每月薪酬都稳定在2000元以上,极大的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一石激起千层浪。去年12月,邻近习家店镇在同城网站上看到了蒿坪镇电子扶贫车间生产状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宋和军请求在该镇设立分部;今年4月,同车间员工亲戚罗某听说后,迫切要求在当地凉水河镇设立分部;蒿坪镇电子扶贫车间效益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各级媒体竞相报道,今年6月初,大坝办事处慕名而来考察学习后,一举在其3个社区设立分部,目前所有分部均已走上了正常的经营道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宋和军在自己脱贫道路上继续领跑脱贫户巩固提升的心境,也正是他回家干点事的力量之源。初步统计,目前在各个扶贫车间务工的脱贫户已达100余人,占员工总人数的80%以上。

来源/水都网

作者/艾照云 刘少伟

编辑/留阳 责编/卢静 终审/周金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