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南京大学南悦乡村支教团于7月下旬至8月初,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悦来九年制学校开展了为期14天的支教活动,内容包括生命健康教育、学业辅导以及通识教育。其中,支教团通过理论和实践课程,重点讲解了心肺复苏。为进一步提升同学们对于心肺复苏的掌握程度,支教团于8月2日开展了心肺复苏主题日活动,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同学们学习心肺复苏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志愿者带领同学们回顾心脏骤停的危险性

首先,主持人通过一组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展现心脏骤停的高发性质以及危险后果,指出心肺复苏技能有待普及,因此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心肺复苏教育是具有现实意义和迫切需要的,从而引入话题。

在开始理论比赛之前,主持人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心肺复苏课上所讲内容。“在开始心肺复苏前要确认周围环境安全和自身安全”“一个循环中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同学们纷纷举手,回忆心肺复苏中的注意事项和动作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志愿者介绍本次心肺复苏比赛的规则

理论比赛的目的是考察同学们对于心肺复苏中动作要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实践比赛做好准备。在等待评委老师紧张阅卷之时,主持人给同学们讲解了理论比赛中的题目。“下面各个关于心脏骤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主持人才读完题目,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心脏骤停不一定导致死亡,心肺复苏有拯救生命的可能。而有些题目则引起了大家的争论,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比如对成人的人工呼吸,一次吹气时间的长度。许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认为的正确答案, “小于1秒!”“与呼气时间等同!”“大于1秒吧。”最后,在老师和部分同学的解释下,其他持有异议的同学终于认可了正确答案。中间争论的过程也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使得同学们开始重视一些以前忽略的注意点。关于胸外按压手部动作的判断题,一些同学因为审题不细致,认为 “下方的手指贴在胸壁发力”是对的。在主持人的提醒和暗示下,许多同学终于反应过来,注意到手指应该是翘起的,于是自信地否决了刚才给出的答案。等到大家都发现错在何处之后,老师才请同学们摆出正确的手势,从而加深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志愿者批阅同学们的心肺复苏理论试卷

在理论比赛的基础上,实践比赛也正式开始。同学们纷纷自告奋勇,要求第一个上来完成动作,教室瞬间变得有些吵闹。在同学们比赛时,评委老师认真观察他们的动作,按照评分标准、动作规范和注意要点,综合给出实践分数。热闹的教室里,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主题活动中去,有的围观正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学,准备复习一下动作要领和完整流程,有时看到同学动作不规范,还忍不住提醒“吹气完了手要松开”。还有的同学则趁着等待的时候,偷偷请老师再讲一遍步骤。同学们做完一组心肺复苏后,总会跑到评委老师身边,询问自己刚才做得是否标准,能拿多少分。第一个上来比赛的同学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不禁有些失落,但是在老师和周围同学的安慰下,开始绽放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学生在进行心肺复苏实践操作

比赛结束后,评委老师紧张地核算分数,综合理论与实践表现,评选出心肺复苏主题日的一、二、三等奖。获奖的同学捧着证书和奖品,开心地在教室前合照。参与采访的同学纷纷表示,学会心肺复苏让自己可以在别人遇到危险时搭把手,协助他人一起完成心肺复苏,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能围观。有的同学则向大家再次提醒了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比如确认周围环境安全等,这是大家很容易忽略的。志愿者们表示,相信通过这次“健康中国:心肺复苏主题日”活动,同学们学到的不仅是一些实用技能,也有对生命的珍视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