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孔子这句话把君子的过错比作日月之食,别人都会看在眼里。但君子能够改正过错,所以大家仍然敬仰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蘧伯玉

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蘧伯玉就是一位温润君子,与孔子是好友。蘧伯玉律己极严,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就是说,他50岁的时候,还认为自己49岁时做的某件事不对,虚心改过。孔子曾经赞叹说,“君子哉,蘧伯玉!”

古人眼中的君子,贵在有过必改。所以说,天生的贤人毕竟少之又少,后天的学习和成长更为重要。只要抱着一心向善,有错必改的态度,千锤百炼之后就是“君子”。

说到这里,该请出本文的主角了,唐代名臣、女皇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狄仁杰的美名千古流传,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狄仁杰画像

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所到之处造福百姓;当初武则天想把侄子武三思立为太子,经狄仁杰找准时机劝阻之后才作罢,可以说他拯救了李唐王朝;他还是个断案专家,唐高宗仪凤年间,他做大理丞的时候,曾在一年之内处理了1万7千多人的积案,人人心服,所以有“神探狄仁杰”的说法。

狄仁杰原本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深深影响了他。

不知贵人,幡然悔悟

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狄仁杰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越王李贞等人起兵反抗武则天。宰相张光辅率军平定了兵乱。但官军将士居功自傲,向豫州府衙索要大量的财物,狄仁杰不给,和张光辅发生了不愉快。狄仁杰指责张光辅比兵乱为祸更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狄仁杰剧照

张光辅很生气,弹劾狄仁杰公然侮辱宰相,于是狄仁杰被贬了职。

三年后的天授二年,狄仁杰东山再起了,被调到京城担任地官侍郎、判尚书事,以及位极人臣的职务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就是武则天年间的宰相,相当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狄仁杰刚刚做了宰相,就开始排挤一个人。他看不惯原本担任左金吾将军、又调回朝廷的娄师德,几次三番要把对方赶出朝堂。后来武则天发觉了,就问道:“你觉得师德这人怎样?”狄仁杰回答:“他镇守边区还算称职,别的就不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德华扮演的狄仁杰

于是武则天拿出了一份奏书给狄仁杰看,对他说:“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矣。”意思是,你当上宰相,是因为娄师德的举荐,师德慧眼识人呀。狄仁杰听了这话,又读了奏书,顿时羞惭万分。退朝后,狄仁杰叹道:“娄公如此大德,一向包容我,我却误解了他!”

狄仁杰看的奏书,正是娄师德所写,向武则天举荐狄仁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狄仁杰恐怕终生也不会忘记这句话。看来他和娄师德一向没什么交情,还厌恶对方,而娄师德却在暗中举荐他,从来不让他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则天剧照刘晓庆版

“唾面自干”娄师德

《旧唐书》、《资治通鉴》都记载,“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这很符合娄师德的为人。他性情宽厚大度,处事谨慎,镇守边区数十年,深受各族百姓拥戴。后来娄师德也两度拜相,得以善终。

关于娄师德,还有个典故,叫“唾面自干”。娄师德的弟弟曾被任命为代州刺史,那时娄师德已经是宰相,为弟弟送行的时候说:“我是宰相,你又做州牧,过于荣宠,势必会遭人嫉妒。你有没有想过如何保全自身呢?”

他的弟弟看来脾气也很好,说道:“哥哥放心,今后就算有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也不恼,擦干净就是了。”娄师德却说:“不对!怎么能伸手去擦呢,你应该笑着接受,等唾沫变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配图

后世学者有人嘲笑娄师德,说这样太窝囊了。然而,人各有志,即便娄师德对人忍让的观念可能过头了,也无可指责,至少是有益于社会的。从这一点来看,娄师德暗中举荐狄仁杰,而不愿让对方背上人情债,完全可以理解。

结语:史书没有记载狄仁杰和娄师德后来是否有交往,但狄仁杰经历了朝堂上那次尴尬,应该深受触动。后来狄仁杰同样举荐人才不遗余力。

武则天长安年间,狄仁杰屡次推荐名臣张柬之,起初武则天没有给张柬之多高的职务,狄仁杰再次提议,张柬之是宰相之才。于是张柬之也做到了宰相。这又是一段佳话。

参考资料:《旧唐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