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

可能真是一座围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天,留守女生报考北大考古的事儿,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湖南耒阳的钟芳蓉,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今年高考,她考出了全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

喜欢文物的她,决定报考北大考古系。因为对于每一个想要学习考古的学生来说,北大是当之无愧的学术殿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一些人认为应该钟芳蓉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实用赚钱的专业。

也有人支持她追求梦想,表示兴趣才是最好的专业。

面包与梦想,成了许多人讨论的重点。

事实上,很多小众专业,都具有诗与远方的气质。那些怀揣着梦想的莘莘学子最终如愿以偿了吗?

这个问题,考古系毕业的陈旭也许可以回答。

10年前的夏天,陈旭为了去考古系,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

现在,陈旭在某银行的信贷部上班。全班20多个人,最终只有3个人去了考古队。

通往理想未来的道路,从来不是一条坦途。

01

夭折的考古梦

陈旭中学时代是《盗墓笔记》的忠实书粉,也因此对考古产生了兴趣。

填志愿的时候,老妈劝他报会计,以后工作好找。陈旭觉得喜欢最重要,他根本不想和数字打交道。大家谁也不能说服谁,吃饭的时候大眼瞪小眼,气氛特别诡异。

家里人最终还是没拗过他。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过上探险的生活,陈旭觉得和老妈一夏天吵的架,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入学后陈旭发现自己真的有点想当然了,“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儿,盗墓本质是一种破坏,而考古是通过寻找、分析物质遗存来还原过去。”

大一全是基础理论,整天和各种石头打交道,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球状器……

按现在的话说,课程安排的确是实力劝退。“有同学受不了,转专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熬过了这个部分,陈旭学习器物稍稍感到了一些快乐。

大三的田野实习,才是很多人选择放弃的转折点。

他们在黄河上游做项目,吃住都很艰苦。男女生各一间大通铺,全都睡在炕上。

那里没有厕所,更没有下水道,只有古早乡村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茅房。

陈旭是头一回吃这种苦,内心是有些崩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跟当地村民搞好关系,陈旭学会了喝白酒。喝酒,某种意义上是考古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这个项目做了半年,挖出来的基本都是石器,偶尔有陶片。

那些能够出土精美随葬品的大墓,其实并不常见。如果运气不好,一辈子也遇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习结束后,陈旭打消了去考古队工作的念头。他开始着手申请国外的大学,但这一次不再是考古系,而是他不太喜欢的金融系。

考古和金融这两个专业听上去完全不搭边,陈旭补习金融学课程着实费了很多努力。

“很多东西都是重头开始学,但也没办法。”

这一点,他看得很开,多学一点总是好的。

“要是不来考古系,我会惦记一辈子的。而且我现在动手能力比较强啊,特别是整理分类,一辈子都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旭进入银行之后,一般不会主动提到自己在考古系的经历。从前,别人听到“考古系”这个词,就会想到《鬼吹灯》、《盗墓笔记》之类的小说,就像中学时代的他一样。陈旭听了,就忍不住解释一番,考古和盗墓的差别可大了。

年纪渐长,陈旭懒得再去科普,索性就不提这茬。

每次同学聚餐,陈旭还是会在内心默默敬佩那几个去考古队的勇士。大多数同学都做了文职工作,公务员、编辑之类的是主流。

只有极少数个人能力极强的,会去拍卖行工作。不过,陈旭他们这届没有这样的牛人。

02

卖衣服的女同学

陈旭的女同学阿静大学毕业后,也做了和考古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

她在老家开了一家服装店。卖衣服,听上去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

身边的人并不能理解,好像不读这四年书,也能卖衣服。

阿静每个季节都会从杭州四季青选一些衣服,放在自己的小店子里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看衣服的品味,受到本地女孩子们的欢迎,生意很不错。

某些大网红号称原创的衣服,说不定和阿静拿货的厂子是同一个。

不同的是,这些人可以依靠粉丝的信任做预售,而她只能老老实实付完全款再拿货。

“红不红差很多,大家都是卖衣服,收入可能差几个零。”

但经营社交媒体要是为了做生意,阿静觉得没什么意思。更何况电商也没那么好做,冷暖自知,看看就好了。

她喜欢穿着很酷的衣服,拍美美的照片。不少本地大号都会给她点赞,在老家算是小有名气。

“其实有在考虑自己做衣服,历史系以前不也出过大设计师吗?”

阿静活得“很不考古系”,然而,她赚的钱却是班上最多的。

回忆大学四年,她依然觉得很有意思。

哪怕是在田野里的日子,也有快乐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条件艰苦,没有自来水,女生们洗澡特别不方便。

吃的东西也很粗糙,买一包方便面都要搭村民的柴油车去镇子上才行。

但坐在黄河岸边看过的星星,是她印象里最亮的星。

“把兴趣当作职业,可能最后连兴趣都没有了,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

这也是阿静最终的选择,把考古只当作兴趣,而不是工作。

现在她卖衣服之余,还是爱看考古的纪录片。

大学未必是决定未来的分岔路,专业和就业没必要一致。

阿静付出的无非是试错成本,更何况有些事根本没有对与错。

03

抢不到的冷板凳

其实陈旭和阿静都是幸运的,考古系本科就业率在各大专业里排倒数。 这其中考研的人占了大半壁江山。 如果将升学排除就业行列,那考古系的就业率将惨不忍睹。

大多数考古系学生依然会去考本专业的学硕,因为硕士算是行业准入的学历水平。

王宇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的一家知名博物馆上班,每月4000多的工资。还好他是北京土著,不用租房,不然这点薪水没法过了。偶尔想买点大件,都得靠爸妈赞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埋头在书堆里,整理博物馆的藏品资料。工作听上去有点无聊,王宇倒不觉得苦闷,只是不知道这种要依靠爸妈的日子自己能坚持多久。

面试的时候,馆里的老师很真诚问他,是不是北京人,不是的话,还是再找找别的工作。

然而,就是这样的收入,竞争依然激烈。省博之类的博物馆不好进,招聘的都是研究生,博士也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王宇打交道的博士很多,多到他对自己的学历产生了不自信。

虽然博士找工作比研究生容易,但想要留校,依然是件难事。

每一届里最优秀的那一个博士生才有资格留校,师兄师姐们去的都是比本校低几个档次的高校,还是僧多粥少的问题。

所以本着对大家负责任的态度,王宇会小心地提醒学弟学妹们。

“如果认识的孩子想报考古的话,我会先拿一本专业书给他看看,泼点冷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腔热情,肯定是不行的。何况很多人的热情是建立在信息误差之上的,难免日后会产生失落感。但还是现实一点,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王宇也知道自己的劝告不一定有用,“不撞南墙不回头,年轻人就是这样。”

就像老同学陈旭说的,“如果不学的话,我会更后悔。”

某种意义上,考古系也是一座围城。

文/Sally

图片来自网络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