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8月9日消息(记者傅闻捷 韩晓余)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报道,上海市“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队伍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弘扬志愿精神,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类型不断拓展。为讲好建党故事、彰显建党初心、建设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做出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外拍照留念(央广网记者 韩晓余 摄)

“1920年二月,由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到天津,然后再秘密回到上海,在途中,他们商议着,在中国如何建立中国共产党,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正在给观众做讲解的,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志愿者沈潮涌。2018年一大会址首次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组建“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总队,沈潮涌从600多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曾担任国企党委书记的他加入“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队后,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艺术特长,把建党故事讲得栩栩如生,经常吸引大批观众驻足聆听。

沈潮涌表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中共一大会址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能成为中共一大的志愿者,这也是我退休以后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在这里做志愿者,我确实感受到每一次的讲解不仅仅是向观众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然后也是自我心灵上的一次净化,精神上的一种提升。”

上海市“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队,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至今已有6833名志愿者在馆内志愿服务累计时长106500小时。2018年以来,共有571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为观众义务讲解2857批次,服务时长2.8万小时,接待服务观众296万人次,许多像沈潮涌一样的志愿者,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学习、成长、服务、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志愿者沈潮涌向记者讲解(央广网记者 韩晓余 摄)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徐明告诉记者:“我们在平时接触大量的党员、党组织,接待服务的过程中,不时听到有一些党组织的负责人或者普通党员跟我们表示,非常希望到一大会址来参与这个服务,他们表达了对党的诞生地这样的一种热切的追求和参与的愿望。”

今年27岁的张桁嘉,十多年前读高中时就通过学校成为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志愿者。考入同济大学后,他组织身边的同学来一大会址志愿服务。大学毕业后,张桁嘉留校担任学院团委副书记,带领更多的同济学子加入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队伍,让志愿精神薪火相传。

“我觉得通过自己深入去学、去讲党史,才能真正的了解、真正的信。然后通过学生讲、学生听,我们现在所说的朋辈教育模式,也能够更有效地让同学们接受教育。这也是我作为辅导员,很重大的一个使命,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张桁嘉说道。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在党的诞生地服务千千万万观众游客,志愿服务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经过多年摸索,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五有”“四统一”的做法和“教育+管理”的模式,以先进的思想、严格的管理凝聚、引领志愿者。

徐明举例道:比如说“四统一”,统一的志愿者培训考核,统一颁发聘书,统一宣读志愿服务守则,统一穿戴志愿者服装和标识。这些是从视觉上、规范上,让志愿者在加入这支队伍之日起,就建立这样一种比较统一的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队。

为了提升了参观体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精心设计了宣誓流程,规范宣誓礼仪,邀请社会志愿者担任红色“司仪”,引导各级党组织开展宣誓教育。许多党员留言,在党的诞生地重温入党誓词特别有仪式感、庄严感。党的十九大以来,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来到党的诞生地,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中共一大会址的参观接待量连续两年超过140万人次。

徐明表示,“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队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弘扬志愿精神,为讲好建党故事、彰显建党初心、建设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做出重要贡献。“这批党员志愿者在岗位上,在党的诞生地展示出来的,这样的一种风采,这样的一种服务水准,这其实充分展示了我们一大会址是每个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