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小伙伴,都知道那句著名的“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确,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我们国家的资源不仅用量大,而且种类全,这是我国能建立世界上最完善工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但因为我们有着14亿人的庞大人口,这意味着在他的资源总量除以14亿都不会多,事实上我们人均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早已排到了一百多名之后,很多指标更是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也难怪温总理会感慨“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因为人均水平如此低下,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我国之所以长期不发达,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人口太多。只要将人口减去一半,甚至保持到3亿人,那么今天的我们早已成为比肩美国的超级大国,毕竟我们和我国国土面积大抵相当,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我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还多,这严重阻碍了我们的通往发达国家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人口太多的愤怒,也很容易引发对领袖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质疑甚至否定。

在静夜史看来,这样的观点乍一看很有道理,仔细一看也确实无懈可击。但就和传销的观点最怕冷静下来的思考一样,如果我们能以冷静的姿态去思考人口问题,那么我们可能就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国家人口明明已经不堪重负了,为何还要放开计划生育呢?

静夜史认为,人口的过载必然是不行的,毕竟任何超负荷运转的机器都难以长久。但问题是,人口少就一定人均多吗?

我们假设人口少然后人均就多的前提,无非就是当前14亿人拥有的蛋糕一定,所以人口少3/4,人均依然就是当前条件下的4倍,所谓一步跨入小康社会甚至发达国家绝不是天方夜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问题是,如果我国只有3亿人,怎么能创造当前的巨额财富?做这样的大蛋糕?

当前的美国之所以鹤立鸡群,除了优越的地理环境、20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有美元石油霸权这个摇钱树,他能让美国仅付出印刷美元的成本,便可疯狂攫取世界各国的物质财富,可谓一本万利,屡试不爽。

而我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不曾断层的文明,虽然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但在近代西方自大航海时代崛起后,作为农耕文明代表着我们就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由于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以及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我们即便融入了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也只能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可以说几十年来的迅猛复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巨大的人口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静夜史始终认为,即便人口红利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概念,但人口对任何一国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想想今天的西方国家因为人口长期的负增长而焦头烂额的局面,我们应该确信人口多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我们只有三亿人,我们不仅缺乏创造财富的人口,更难以形成巨大的国内市场,如此我们不仅难以快速复兴,更不能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的冲击,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因国内市场狭小,而不得不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东南亚各国无不损失惨重、遍体鳞伤。

而人口多少除了关乎社会的发展节奏,在静夜史看来更关乎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

以当前的美国和俄罗斯为例,因为白人的生育率远不及非裔及拉丁裔,所以如果美国人口减少,那么必然是白人的几何性下跌,届时白人将彻底失去美国社会的主导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美国之所以能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超级大国,根源就在于美国始终是个欧裔白人为主导的国家。当前因为黑人和拉丁裔人口的迅速增长,白人在美国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不断下降到62%,而这是非裔骚乱能够愈演愈烈的重要前提。

想想当下的美国就如此不太平,试想如果白人失去了主导地位,美国将是怎样的人间地狱。而其他国家与美国相比,不同的只是主体人种还是主体民族

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领土最广阔的国家,一直以来却始终为人口的不断减少而着急上火。因为中高纬度的国土环境,俄罗斯人口本身自然增长率就很低;而因为俄罗斯经济长期不景气,所以远东的人口往西部跑,西部的人口又往西欧跑,人口大量外流,西伯利亚和远东正在成为真正的无人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趋势下,用不了200年,俄罗斯这个民族将会从世界上彻底消失,而这是俄罗斯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痛感人口太多而力不从心时,更应该看到因人口的增长而带来的巨大利好。某种程度上说,人口多也是我国能在强邻环伺中坚持下来并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有人,我们守住了边疆,正是因为有人,我们建立了广阔的市场。

未来的社会,虽然我们可能依旧会喊“我们用占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的口号,但我们更应该明白,随着我们实力的不断强大,会有更多的资本去争取更多的资源,我们一定会比3亿人的中国飞得更高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公众号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