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物的脸型、五官等容貌、神情、身体形态、衣着、姿势等外形进行描写,叫作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

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曾经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句话既指出了肖像描写的重要意义,也告诉我们,要让读者更快、更好地把握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写作时就应该对人物外貌进行形象具体的描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即使某个人物形象印在他心里,他也不知道怎么样流到笔头上;即使花了很多笔墨将人物外貌写在文章里,也不能活在读者心目中。那么,到底该怎样写活人物外形呢?

“嫩黄瓜作文”提醒大家,先应该明白,描写肖像并不是文章的写作目的,其目的旨在以“形”传“神”,即:通过肖像描写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锁定目标:以个性鲜明为准

例1 只见她淡绿色的纱裙,深绿色的凉帽,葱心绿的小背包,看起来那么清新淡雅。

——《多彩的绿》

说他们特别,是因为那父亲是个盲人:一张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孩子,看上去二十来岁,衣着朴素,身上带着沉静的书卷气。

——《两碗牛肉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的外形涉及多个方面(如容貌、神情、衣着、姿势等),如果拍照似地全部摄入镜头中,“拖泥带水的形容一大篇,而所形容的可以应用到许多人身上去,则费力不讨好”(老舍《人物的描写》)。

上述两篇文章的作者没有用“高高的鼻子,大大的眼睛”之类的陈词滥调,而是精心挑选描写重点,即:在写作之前,根据描写对象的特殊性格、兴趣爱好、身份、生活阅历等,找出了人物外貌中与之相联系而又与众不同的某些部位或某些方面,作为“特写镜头”推出来

例1从衣着入手,突现了女孩醉心于绿的个性;例2从眼神入手描绘了盲人的形象,从书卷气入手点明了学生的身份。这样的描写,找准了重点,抓住了特点,突出了人物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把握时机:以适宜醒目为准

肖像描写应该什么时候出现?大多数同学常常安排在人物出场时进行,很多时候由于人物是叙事中途出场,如果放下叙事来专门描写外貌,这样硬性插入,使文思阻隔,衔接突兀。

“嫩黄瓜作文”认为,肖像描写应该融入全文整体中,保持与上下文内容的自然衔接,做到一如行云流水

比如,《扎“马尾巴”的老师》一文,写了新老师走进教室来,被同学们误以为是插班新生来了,大伙儿争相拉她入座。这时文章写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3 “别、别、快到……”那女生急得连连摆手,“我,我是你们的老师!”话音刚落,大伙们哄堂大笑:“啥?你是老师?别逗了!”大家指着她,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我暗自好笑,仔细打量她: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天真烂漫的大眼睛,脑后梳着一根“马尾巴”辫子,不高的身材,穿着翠绿色绒衣,宛如一棵成长中的小树。稚气十足!

“嫩黄瓜作文”提醒大家,这里的肖像描写,出现在众人误解、心中产生疑问的时候,顺应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满足了读者心理上的需求,自然会起到不同凡响、引人注目的良好效果。

三、选用方法:以追求形象为准

例4 无意间,我打量起老人脚上穿的那双破旧不堪的鞋。这是一双老式皮鞋,它早已失去光泽,皮面已经磨损,皱得如同老人脸上那一道道沟壑。

——《老人·鞋》

例5 再一看,原来撞我的人,是个又黑又矮的大胖子,满脸油光,唾沫直喷,骂得脸红脖子粗。

……随即变得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一副弥勒佛像。他的嘴使劲地咧开,极不自然地谄笑着,两腮的肉全部挤在了一起,以至于把本来就小的眼睛挤成了一条线

——《一个人的两副面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4运用比拟法,通过“(皮面)皱得如同老人脸上那一道道沟壑”的生动比喻,活画了一个饱经沧桑、贫困潦倒的老人形象。

例5借助对比和夸张手法,描写了大胖子在马路上和送礼到我家门口时的不同面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一个小人的卑劣嘴脸。

“嫩黄瓜作文”从以上两例中感受到,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有助于突出人物个性,渗入作者的感情色彩,提高肖像描写的形象性和深刻性。

(“天下网友爱吃瓜,吃瓜首选嫩黄瓜。”关注@嫩黄瓜作文,你将持续获得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得到最实用、最有效的写作指导。)

有意转载本文的,需事先报“嫩黄瓜作文”许可。

文中配图多数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