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演员张月的演技,她在道别的文字当中已经有了较为清醒的自我认知:当然,作为新人演员我也有自身的不足,感谢大家对我的批评指点,未来的路还长,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更多面展现给大家。承认不足,感谢大家的批评,是新人演员应该有的态度。在《三十而已》当中,最为失败的,其实就是这个林有有的角色塑造,演员张月离“较为不错”,还有一段路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大量的观众保持了非常不错的清醒,对角色的声讨,不会升级到演员那里去。我们很多青年演员,尤其是非流量演员,也都喜欢饰演这样的有话题感的反面角色,正是因为这类角色承载观众讨论热度,能够让自己更为便捷地被观众“记住”。对于这个第三人的形象,只要扁平化即可,不需要太多修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是缺少人物行为动机,越容易让观众对这种角色产生巨大的负面情绪。这或许也是《三十而已》的编剧技巧使然了,创作者本身也不想让这个角色承担什么有效的社会思考,她需要承担的,就是观众无原则的谩骂罢了。对于优秀的影视剧创作而言,这种扁平化的、缺少人物行为动机的角色,是不能出现的。显然,《三十而已》离优秀还有很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演技,必须是演员要在角色内。遇到性格饱满的角色,演员呈现起来就容易很多。顾佳、王漫妮这些角色,都是性格饱满的,比较容易表演。反观林有有这个角色,扁平化、工具化,剧本层面上,根本没有提供给角色表演的空间。换言之,在编剧的头脑意向当中,也没有这个立体的角色观念。在剧本角色不饱满的最大前提下,演员张月也并未做自己更为高级的演技发挥。张月把角色当作了纸片人去表演,把自己的演技也藏起来了。有很多观众对这个角色不满,更多的原因是,角色演技成了整部剧的短板。对于青年演员张月而言,应该提升自己的剧本审美能力,尽量帮助编剧完善人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