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的一贯战术,只要放弃眼前的一棵树,很有可能得到另外的一片森林,放弃江南大营不打,进行西征与北伐,也是这样的套路。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江南大营是当时清军的主力,太平军根本不敢与之进行战略决战,担心前功尽弃。

这就要说到太平军的军事实力了,这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事情,如果说太平军都是草包,怎么可能从金田起义后一路打到南京;如果说太平军实力强悍,清军为何敢把江南大营设到天京城外的孝陵卫(紫金山南麓,现在应该已经算南京市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太平军的战斗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强悍,但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草包。

太平军自从金田起义后,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行军策略,我个人认为当时洪秀全不过想在金田村当一个土皇帝,像梁山好汉那样割据个八百里,把朝廷的官军打退,从此逍遥又自在。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随后就遭遇清军的打击,太平军不得不放弃老巢。

1851年秋,太平军攻占永安,并且在此建制封王,估计当时洪秀全认为在永安当一个土皇帝也是不错的事情,万万没想到,清军再次把永安包围,而太平军却无法击败清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太平军只得选择再次突围,选择北上,当时太平军打算攻占广西省城桂林,却并没有攻下,只能继续往北走,直到出了广西,进入湖南,太平军原打算攻克长沙后,再往北窜入河南。

因为太平军采取的是流寇行军的方法,一旦进入中原地区,无险可守,太平军可以迅速发展壮大,但是长沙久攻不下,萧朝贵还在攻城时战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平军迅速调整作战策略,放弃长沙而东进,在岳州获得一部分水师,太平军得以顺长江而下,后来从广西就开始围追堵截的清军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太平军的口号喊得响,在逐渐逃窜的过程队伍竟然不断发展壮大,于1853年1月攻克武昌,太平军人数暴增到50万人左右,顺长江而下,3月19日攻克南京,取得了太平军起义以来的阶段性胜利。

可以说,太平军前者围攻广西省城桂林和湖南省城长沙都没有取得既定作战方针,趁着武昌和南京空虚才得以进入城内。

在太平军进入南京之前,始终没有与在广西就开始围追堵截的清军进行决战,可见,太平军还是很忌惮清军主力的,这支主力就在太平军进入南京后,在南京城外驻扎的江南大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太平军能够从永安突围后,如入无人之境一样突入南京呢?

主要原因还是大一统中原王朝在控制幅员辽阔的国土下,军事组织的分散性导致的,整个清朝时期,八旗和绿营号称200万,实际上一次作战能够集结的军队不超过20万,因为每一个城池都要几千清兵来坐镇,主要是为了防范土匪和维持社会治安,200万军队分散开来就没有多少人了。

而在太平军起义后,清廷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太平军能够如滚雪球一般浩浩荡荡发展壮大,这不止是清朝统治者所没有想到的,就是太平军的领导层估计也没有想到。

所以说,清军数量虽然多,能够调动追击的人数不多,尤其是各省不能有效协防,每省的督抚都希望太平军出境就好了,千万不要在本省发生大规模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都无形当中助长了太平军的发展,说白了,太平军能够浩浩荡荡发展壮大,主要是清朝都快要烂到骨子里去了。

太平军在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于3月29日宣布定都南京后,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层在对待战争的问题上产生了变化。

跟江南大营决战并非明智之举,实际上,江南大营对南京的军事压迫十分凶猛,在洪秀全宣布定都南京后的第六天,江南大营就向南京发起进攻,在紫金山南麓摆个一字长蛇阵,对南京形成步步紧逼的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6日,清廷为了进一步压制太平天国,在扬州设立江北大营,从南京的北面进行压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平军采取迂回战术,进行北伐和西征是很明智的策略,太平军最擅长的就是打运动战,再来一次从永安到南京的“征途”,估计整个清朝就散架了。

如果太平军以主力进行北伐,趁着清王朝还没有缓过劲直接北上,可以很大程度上撼动清廷,但是洪秀全却担心主力调走后,南京会有危险,洪秀全从进南京城后,到死都没有出城,在天王府修完后,只有在册封杨秀清为“万岁”的时候出了一次天王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进入南京后,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领导层已经开始迅速腐朽,因此只派遣了资历不是很老的林凤祥和李开芳率领两万余人北伐,尽管这支军队初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人数太少,孤军深入,最终陷入包围,于1855年春被全歼。

相比于北伐,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先后攻克安庆、九江、武昌,大大扩展了太平天国的腹地,并且重创清军。

正是因为北伐和西征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清军的追击,使得江南、江北大营处于太平天国的反包围之下,1856年4月,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6月攻破江南大营,解了南京的三年之围,使得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江北大营驻扎了十几万的清军主力的情况下,太平军根本无法与之进行战略决战,风险太大。

而当时的中国战场,又缺乏重型攻城火器,只能采取包围的方式,一直等到一方坚持不下去为止,当然,反正清军又无法攻克南京,索性与其对峙,然后从外围进行反包围,最终拔掉江南、江北大营这两颗爪牙。

其实,清廷在明知无法攻克南京的情况下,还设立江南、江北大营,本身就是错误的军事策略,尤其江南大营距离南京城如此之近,一旦太平军倾巢而出,根本无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