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罗·威尔逊曾这样描述战争:“一旦打起来,人民就会忘记还有容忍这个概念。一旦打起来,人们就会变得像野兽那样冷酷、残忍……一个国家一旦把力量投入战争就不可能把头抬起来,永远不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在欧洲爆发,但也震惊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场人类的灾难,在这场灾难中也有局部受益者,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欧洲列强互相撕咬,最后大家都元气大伤,美国则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从此,欧洲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了,美国崛起了,这一下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那年,美国有9000万人口,工业产值雄踞世界榜首,但是综合国力还比不上欧洲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由于远隔重洋,可以避免被这次大战的战火烧到,美国人颇感幸运。美国总统威尔逊很快就发表《中立宣言》,宣布美国不会介入欧洲的争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商人和企业家比谁都精明,战争一爆发,他们就知道发财的机会来了。不光是军火商,其他各行各业的商人都觉得有机可乘。美国大多数民众对于欧战是冷漠的,除了一些期望通过战争发财的商人。

欧洲交战双方都想争取美国人的支持,为了博得美国的支持和同情,交战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英国与美国的关系比较紧密,在宣传中极力把英国说成是和美国立场一致的国家,同时将德国描述成一个没有原则残暴无情的国家。德国在宣传上不如英国,无疑在争取美国这块落了下风。但美国坚持采取中立的姿态,威尔逊总统也是凭借这点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美国的智囊就认为交战国任何一方胜利都对美国不利。1914年8月22日,爱德华·豪斯上校致信威尔逊总统:“依我之见,最可悲的一点是,战争看不出任何好结果。如果协约国战胜,结果将会是俄国统治欧洲大陆;如果德国战胜,那欧洲的未来几代之内都将是军国主义专制……”

所以,对于美国来说,这次大战最好的结果就是交战双方两败俱伤。怎样才能让交战双方两败俱伤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两边都支持,谁缺武器就卖给谁,谁缺钱就给他贷款,你们最好打得你死我活。为了做一个渔翁,美国必须保持中立的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保持中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连威尔逊本人也不行,威尔逊本人是英国文化的崇拜者,从心理上来说,他更倾向于支持英国。大多数美国人也更倾向于支持以英国为代表的协约国。这次战争,交战双方势均力敌,当战事演变为巨大的消耗战时,需要大量的军用物资和粮食。协约国从军事上来说弱于同盟国,英法等国不得不向美国伸手,请求美国运送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做生意,美国当然高兴,战争时期,物资可以卖得更高价。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美国原本已开始衰退的经济就开始升温。1913年,美国对欧洲的出口总额是15亿美元,到了1916年,出口总额达到38亿美元。欧洲因为忙于战争,对外出口减少,美国填补了这个空当,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总额急剧扩大。

战争初期,威尔逊坚守“中立精神”底线,不给交战国双方贷款,甚至禁止摩根银行给欧洲各国贷款。随着战事的发展,威尔逊改变了立场,他表示将不阻止美国金融巨头们发放金融贷款。美国的财政部长威廉·麦卡杜曾对威尔逊说,战争贷款对美国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只要美国能扩展合理的战争贷款,经济的繁荣就可以维持下去,而且会取得惊人的成就。就这样,美国银行开始向欧洲各国贷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美国政府批给协约国23亿美元的贷款,只给德国2700万的贷款,其中可以看出美国还是偏向英国的。英国由于地利之便,控制着海洋,所以美国主要是与协约国做贸易。大量的物资和军火运到欧洲,美国狠狠地发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