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出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项通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可见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劳动了。网友们看到教育部这个通知,也纷纷表示支持,希望这些规定能落实到实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教育部要通知小学生每周劳动?

一是因为现在的小学生确实缺乏劳动。

生活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小学生都是抱着手机或者平板不放,整天在玩游戏,不爱去活动。父母也会因为对孩子的溺爱,而不愿意让孩子动手去劳动,很多学生缺乏动手能力,这是不利于以后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正如很多网友说的那样,感觉自己的爸爸什么都会,会换灯泡、会修小电器,到了自己啥也不会。如果现在的小学生不参与劳动,只怕以后的动手能力更缺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培养学生勤劳的好习惯。

通过简单的劳动,可以培养学生勤劳的好习惯,让学生远离懒惰的坏习惯。教育部专门要求学生参与劳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劳逸结合,也能通过参加劳动不会变得懒惰。

三是因为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现在社会的要求是多元化的,仅仅会学习书本知识是不能适应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劳动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之间还会有团队协作,这样也能培养学生以后的合作能力。以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劳动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能在社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孩子有了懒惰的坏习惯就会不愿意去自己动手做事,总想着依赖他人,长大后也会变成巨婴。曾经有新闻报道因为孩子太懒了,不愿意自己动手做饭,父母外出后,天天点外卖。而且孩子还不愿意出去扔外卖包装,等父母回来的时候,感觉孩子就像是生活在垃圾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的勤劳需要通过劳动来培养,父母要在口头上教会孩子勤劳,更要让孩子自己去动手,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一点点培养孩子勤劳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向孩子介绍传统美德故事,也可以孩子介绍劳动模范,让孩子对劳动有敬意。多说不如多做,父母更要让孩子动起手来,自己试着去做事情。

当然,父母也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不能有懒惰的坏习惯。孩子会什么事情都受父母影响的,包括父母的坏习惯。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是懒散的,又怎么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勤劳呢?父母要带个好头,让孩子从自己身上看到正能量,想变得跟父母一样的勤劳,一样的热爱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孩子慢慢开始劳动,爱上劳动

父母也不能让孩子对劳动一下子就喜欢且熟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会对学生有劳动要求,父母在家应该也可以要求孩子渐渐接触劳动,可以从简单的家务着手,慢慢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力是有限的,父母可以参照孩子的年龄,让孩子参与不同的劳动,慢慢地培养孩子。低龄的孩子可以从简单的家务入手,像是帮忙擦桌子、自己准备上学的书包等等,这些事情虽然简单,却是培养孩子劳动能力和习惯的好方法。只有注意到了对孩子的培养,才能让孩子逐渐上劳动。

劳动有着丰富的含义,是孩子成长需要获取的营养,需要孩子从小就投身于力所能及的劳动。不怕孩子做的事情简单,就怕孩子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依赖父母,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父母要对孩子参与劳动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认为这是浪费孩子的时间,要多鼓励孩子参加合适的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与进步的。劳动并不是让孩子去吃苦受罪,而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