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研判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时,市场主体规模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市场主体的规模以及新增市场主体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出城市的经济是否具备活力和发展潜力,同时其带来拉动就业的实效,也能反映人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梳理全国各地陆续交出的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成绩单”,成都保市场主体的表现分外亮眼: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8.3万户,同比增长18.7%,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和增速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在疫情影响下,是谁来成都投资创业?成都新增了哪些行业的市场主体?哪一类市场主体的活跃度最高?……通过对新增市场主体各个因素进行拆解,我们试图解开成都经济活力的密码。

新增市场主体领跑 副省级城市的内生动力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秩序,也让不少人产生了“成都的创新创业热度会不会下降”的担忧。

答案随着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成绩单”而揭晓。从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看,江苏新增市场主体数量领跑全国。从各城市来看,深圳1~6月新登记商事主体约23.7万户,同比增长1.3%。将视线拉回成都,上半年,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8.63亿元,同比增长0.6%;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8.3万户,同比增长18.7%。事实上,除了1月、2月市场主体发展受疫情冲击较大,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秩序持续恢复,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逐步回暖,最终交出了同比增长18.7%的答卷,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和增速均领跑副省级城市,经济活力显露无疑。

创新创业热度不减的背后,良好的营商环境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今年开年,成都就开启了国际化营商环境2.0,聚焦29个方面,精准制定的249项具体举措为企业送出一套“大礼包”,疫情以来更是出台了一揽子保市场主体的暖心政策,更加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当从政务服务员手中接过新鲜出炉的营业执照,成都鑫劲峰洗涤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永均特意看了一眼时间,一家新企业诞生只用了2个小时,对于这样的速度,她竖起了大拇指,“真的太快了。”

成都哪个区域最有吸引力?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上半年青白江区新增4.2万户市场主体,金牛区、温江区、锦江区、成华区的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均突破2万户。有一个关键的相同点,这些区域对市场主体注册设立精简手续,优化流程并予以扶持鼓励,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增加。

开放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在哪里?

今年上半年,成都新增了哪些行业的市场主体?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从产业分布来看,今年1~6月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位居前五的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占比最高,为59.31%,新增量达到16.9万户以上。

事实上,如果梳理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十强的城市,不难发现,高科技产业、不断增长的创新创业主体对经济的助力不容小觑。成都新增市场主体增速领跑副省级城市,有疫情之后复工复产速度最快的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新经济、新型产业的开放创新,为成都孕育出发展的新动能。一个有力的佐证——虽然疫情迫使工业停产,但线上办公和线上服务等形式并未受影响,反而刺激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数据显示,一季度成都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3%。

与此同时, 酝酿3年的成都东部新区在今年5月正式挂牌。这里摒弃传统产业发展理念,优越的市场条件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汇聚了新能源汽车、电子通讯等先进制造型产业,还有配套公园休闲旅游特性打造的服务型产业,抓住优势产业、扩大领先优势正在成为成都城市未来发展的助推器。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曾作出这样的分析,这几年随着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现代服务业对转型升级作用十分突出,尤其是南京、武汉、成都等中心城市,教育、医疗、科研等资源特别集中,服务业的生产要素十分发达,这些强省会城市近年来发展势头都会很快。

谁是助推成都经济发展的

主力军?

梳理各省份陆续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市场主体数据,在新登记市场主体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个体工商户表现活跃。其中,江苏上半年新增个体工商户74.9万户,日均4117户,同比增长28.6%。尤其是二季度,江苏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增至50.3万户,同比增长57.3%,增幅较新登记企业高38.7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同样活跃的还有与之相邻的浙江,截至6月底,浙江新设个体工商户63.46万户,同比增长24.79%。

由此可以看出,在江苏、浙江这两个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作为其中“经济细胞”的个体工商户表现亮眼。而成都的表现更是不俗。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天眼查专业版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成都新增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的企业3.3万家,占比达到33.77%;注册资本在100万~200万的占到了26.7%;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的新增企业有1.2万家,占比为12%。从企业类型来看,56.03%的新增企业是个体工商户,数量达到15.9万家以上,可以说是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中最活跃的板块。

在疫情影响下,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是如何实现逆势增长的?全国各省都出台了不少纾困政策,而成都的一些举措甚至被视为全国“样板”。推行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包容监管柔性执法,有序恢复服务业正常经营,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制定《关于扶持小微企业保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18条具体措施,着力激活市场源头活水……一揽子暖心举措,催生了一大批诸如“直播带货”“送才到家”的新经济模式。支付宝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来,成都平均每天新增2000人在支付宝开通收钱码,开始做起小本生意。“相较于年前两周,这个数量激增超过80%,在大中型城市中,成都的增速排名第一。”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

收钱码或许只是一种形式,背后却可窥见成都城市经济的活力和韧性。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所说,“疫情扰动下,稳定经济的基本盘就在于发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毛细血管的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下半场已经开启,市场主体活力也是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活力,成都正蓄势以待。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