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

在中国古代,历史学与地理学密不可分,又互相独立,地理学还有个独特的名称——“舆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为舆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理学的开端到现在已经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最早的记载在周代,周朝设立有专门的官职,掌管方志和地理,但是第一次把地理学列为史部的是唐朝编纂的《隋书》,此后直至清朝的《四库全书总目》,都相沿不改。中国古代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列,地理与历史有极其密切联系。

历史地理也叫沿革地理,其重心是从历史沿革与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几千年的地理变迁,和现代的地理学并不完全相同。

古代的地理学著作,也是后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发展,人事变迁,古书上的地名、山名、河名、城市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不了解历朝历代地名、山名、河名、城市名的异同演变的历史,就没有办法分析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具体条件和了解当时的具体历史事件。
我国最早的地理志主要是记载山川、疆域、物产和风俗等,偏重于自然地理方面。比如《尚书》中的《禹贡》,《周礼》中的《职方》,还有《山海经》和《汉书·地理志》都是偏重于自然地理方面。

其中《山海经》以山为经,以海为纬来记述上古中国地理,对了解中国上古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汉书·地理志》则是首次专门记述中国地理的史料文献。自此之后,史书都继承了专门记载地理学的传统。比如《后汉书》有《郡国志》,《晋书》有《地理志》,《宋书》有《州郡志》,《魏书》有《地形志》,《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有《地理志》,《旧五代史》有《郡县志》,《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及《清史稿》均有《地理志》。

地理学得到长足发展的朝代是宋朝,其地理水平非常发达。

主要表现为:

  • 一、历史地理/沿革地理的空前发展;
  • 二、地志编纂的发达和编纂形式的规范化。

宋朝随着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的推广,整个社会的印刷业比较发达,很多书籍都流通方便,便于对照研究,为沿革地理长足发展、空前发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地理/沿革地理成为一门学问就是从宋朝开始的。

在宋朝绝大部分地志中,都专门列一章进行叙述。比如《太平寰宇记》叙述郡县,便首先介绍建置沿革。宋代地图也注重沿革关系。

传世的税安礼《地理指掌图》,便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通贯古今的沿革地图。

南宋学者郑樵也是一位研究历史地理/沿革地理的专家。他在《通志》中撰写了《地理略》和《都邑略》。这两略书都是重要的沿革地理著作。《地理略》中的《历代封畛考》,主要讲述历代疆域沿革;《开元十道图考》则专门讲述唐朝一代的疆域情况。最独特的是《都邑略》,它属于郑樵呕心沥血而新创的体例,叙述了历朝历代的国家都邑,还附述历朝历代的四裔都邑。

南宋末年学者王应麟对历史地理/沿革地理也研究颇深。他撰写《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以《通鉴》名书,只不过是借《通鉴》之名来表示通贯古今之意,实际上是一部历史地理书。里面讲述了历朝历代州域、都邑以及山川、各国形势等内容。除此之外,王应麟还著有《诗地理考》一书,是利用《诗经》的相关地名来考证上古三代时期的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明时期,历史地理/沿革地理一直都在进步和发展,直到明末清初之际再一次迎来了大发展。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鉴于故国灭亡的心痛事实,把地理研究作为自己抒发抱负和理想的途径,从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出发,撰写了长达一百二十卷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为了这本专论地方利弊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参阅了上千部各种志书,抄录了“四十余帙”的草稿,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整合,从中探求出了一些有益国计民生的知识,作为拯救时弊改造社会的根据。

而且因为他心怀故国的思想感情和起兵抗清的实际行动,使得其爱国思想渗透于著作的字里行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顾炎武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学者顾祖禹则撰写了《读史方與纪要》。

顾祖禹,字景范,江苏无锡人,生于常熟,常住无锡宛溪,学者称宛溪先生。这位大学者隐居乡里,历三十余年,参考了二十一史和几百种方志,以明末时期的政区为根据,重新考订古今郡县的沿革变迁和山川险要、战守利害,著成了皇皇大著《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也是一名对故国有着强烈热爱情感的学者,他研究地理沿革注重实用的目的是为了抵抗清朝,恢复故国作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他还自述著书的动机:“凡吾所以为此书者,亦重望夫世之先知之也。不先知之,而以惘然无所适从者任天下之事,举宗庙社稷之重,一旦束手而畀之他人,此先君子所为愤痛呼号,扼腕以至于死也。”

他痛心于故国明朝不会利用山川形势的险要,不会吸取古今用兵成败的教训,因而详细论述古代山川险要难易程度与用兵战斗、防守、攻打、占领之间的关系,认为古代战争中“在德不在险”思想是错误思想,品德重要,险要之地也重要,两者不冲突。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全书一百三十卷,前九卷,记述历代州域形势,后七卷,记载山川、分野,其余的一百十四卷,分叙省、府、州、县。每省先作总序,再附地图,再下为正文。正文顶格写,注低格写,注中之注夹行写。

卷首还有三篇《总叙》,叙述自己著书的目的,又有凡例,概述自己撰书的要旨。因此,整册书条理分明、一目了然。顾祖禹治学严谨,考核精审。

这册书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历史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学者李兆洛撰写的《历代地理志韵编今译》,编录《汉书》以下各史地理志中所载郡县名称,按韵部加以排列;再按年代的先后,叙述每一郡县的沿革变迁,并且指明近现代这些郡县的所在地,十分方便一般的读者查阅。

除此之外,还有一本古代奇书也算地理学书籍的范畴,那就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水经》是我国古代专门记述河流水道的地理书。相传记述河流水道一百三十七条。《水经》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万幸的是北魏郦道元曾经为《水经》作注,那就是流芳百世的名著《水经注》。

《水经注》补充记述的河流水道达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注文为原书的二十倍。全书大约30万字,分四十卷,注文引用书籍多达四百三十七种,详细记述了中国古代各水道所经地区的地理情况、建置沿革以及古迹故事等,内容丰富多彩,文笔绚烂,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珍贵的历史地理专著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虽然有专门介绍地理学和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的书籍,但是这些书籍与史书关系密切有目共睹的,要读懂历史就必须了解相关的地理学,我们不仅仅需要了解人的历史,我们还需要了解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这块大地的历史,而地理学不仅能让我们欣赏自然之美,还能让我们知道那些看似很熟悉的高山、石头、沙漠、森林、河流们沉默无言的厚重历史。

历史不仅仅有人,还有物,这些地理学书籍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感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