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我这西瓜卖相不定最好,但包你个顶个的鲜甜。”八月的如皋市长江镇长青沙岛上满目葱茏,带着滚滚暑气,一头扎进秋的怀抱。毛建民皮肤黝黑,略微佝着背,跟着他一起矮下身,记者瞧见藤叶缠绕的瓜地里躲着几个“圆滚滚”,这时节还能够岛上的瓜农再忙活一阵。

长青沙岛面积23.5平方公里,江水昼夜冲积形成的肥沃沉积沙土,让这座沙洲有着优越的土壤条件,好生态便成了瓜甜的秘诀。“喝的是长江水,吃的是有机肥,我的瓜从来不愁卖,你快尝尝。” 说话间,“咔嚓”一声,西瓜被徒手掰开,只见满满脆沙瓤,大口啃下去,汁水涌出,一嘴兜不住,就为每年的这一口鲜甜,毛建民守了半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2岁的毛建民是长青沙长青村土生土长的西瓜种植户,从一开始只为填饱肚子到如今规模种植,他摸爬滚打了近20年,“你不懂,从前种瓜不费劲儿,支个瓜棚,带着狗儿乘乘凉,摇着扇子就能舒舒服服等到西瓜上市了。那瓜,可甜着嘞。”毛建民告诉记者,过去西瓜五毛一斤的时候,他的瓜能卖到一块多,四邻八坊抢着要,口碑也就一点点攒了出来。

可这甜透心的瓜,前几年还变过味儿,怎么回事? 长青村党总支书记孙建华告诉记者,前些年,长江岸线搞大开发,工业项目纷纷“爬”上了江岸,非法码头扎堆,各种砂石运输船夹江停靠,排污过量,堆场、厂棚私拉乱建,运输车轰隆隆昼夜穿行,扬尘漫天,打破了这座“孤岛”的宁静,也一点点侵蚀着这块宝地。

“天没那么蓝了,河水发臭,变了味儿的不光是水和空气,我的瓜也跟着遭了殃。” 毛建民回忆说,原本吃剩的瓜皮凉拌,脆而爽口,曾是村民餐桌上的一道时令菜,但由于污染,也没人再碰。长青村共有32个居民组,常驻人口4800人,瓜农也从原先一百多户减少到十几户。“一些瓜地被占用,那么好的地,可惜了。”毛建民感叹,“差点就不想干了,水土变了,总觉得没什么希望。”

“好生态才是金饭碗。”孙建华说,这几年,长青沙下大力气保护长江生态,拆除31座非法码头,生态修复6公里,绿色补偿1900多亩,“好生态又回来了,没了黑臭的河水,村民又能在河里洗菜、洗衣服了。”天蓝水清地绿,让长青沙收获生态财富,结出“幸福”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劲足了,毛建民种出了名堂,种出了甜头,40多亩地去年净收入50多万元, 日子越过越好,但毛建民不忘保质保量种好每个西瓜的初心。“每亩只结400个,4月制钵下种,5月移栽培管,6月结果,7月上市,每天瓜地里走两遍。”从播种施肥到除草防病,夫妻俩一样不少做,再借着岛上的好生态,每年结出的西瓜个个足有10斤重。

“吃上一个长青沙西瓜,这个夏天才算完整。”长青村32组村民黄冬梅的朋友圈引来无数点赞,今年是她尝试种瓜的第三个年头。“你再来早点,我压根儿不得空,昨天直播放出100个特价瓜,一会儿就抢光了。”黄冬梅嘴上说着,手里却没闲着,摘下的西瓜码好归拢,垫上泡沫打包装箱,今年她的47棚西瓜销量依旧很好,周边客户早早便开始预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长青沙西瓜销路愈发广阔,延续近20年的西瓜品牌“绿沙王”也越叫越响。“这品牌现在可了不得,我的瓜两三块钱一斤都不够卖。”生态修复后,岛上人气更旺了,老毛弹着手里的瓜“咚咚”响,仿佛正铿锵有力地扣响小康之门。

夕阳余晖下,甜的不是瓜,甜的是日子。“凡是自驾游来岛上逛的,走的时候,都不忘到我这儿来掂几个瓜走,不信啊,你打开他们的后备箱瞧瞧。”老毛得意地说,心里别提有多甜了,看着一辆辆车满载而归,他笑着乐着,“这日子啊,好奔头!”

交汇点记者 俞圣彤 通讯员 沈杨

编辑: 俞圣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