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说:做人,付出有尺,忍让有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亦能被人温柔以待!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太刚则折,太柔则废。

大意是说,过于刚硬就会折断,过于柔弱就没有用处。

为人处世便是如此。

人要善良,但也要如爱默生所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做人做事,善良没错,但要有分寸。

人生在世,要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但也要明白这个江湖的险恶。

人啊,别太大方了,好心有时被辜负,善良容易被践踏。

不是所有人,都能值得你的体谅和付出。

做人,别太傻,留下三分好给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为什么寒心?

中国老话常说: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在人遇难求助时,适当的帮助,会得到他一辈子的感激;

但如果你给他的恩惠远远超过了当前这个困难,他便不觉得这难有什么了,反而会对你的帮助认为理所应当。

人性本就如此。

前几年,杭州有家“爱心馒头店”,老板娘李女士自己也是穷苦出身,看到街上有许多环卫工人和流浪汉吃不饱饭,就打算免费送馒头给他们。

老板娘清晨不到3点就起床和面,赶着时间做了一顿热乎早饭送给大家。

没想到的是,活动开始还没几天,

就有工人对老板娘要求:“我要现金,你给我2块4,我不要馒头!”

老板娘小心回复道:“对不起,我们这里只送馒头...”

不料却遭到了这些人的谩骂侮辱。

“她就是想出名,这种人我见多了!”

“人都无利不起早,这店主肯定有问题!”

“谁会白白送东西给清洁工流浪汉吃?”

他们骂着老板娘缺德,吐着口水说这店肯定有问题。

44天后,老板娘无法忍受,最终选择了关店。从此,杭州再无爱心馒头店......

有记者来采访时,老板娘只是哭着说:“好人难做嘛!本来是在做好事的,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天天挨骂呢?我实在想不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经》上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太阳在正午时就会开始西斜,月亮到了最圆时就开始亏缺。

做人也是如此,对人太好,就是伤害的开始。

你的不断付出,只会让他习以为常。一旦收回这份好,就会受到他的指责怒骂,甚至是恩将仇报。

对这样的人,越付出,越心寒。

因为他只懂索取,不知感恩;只会伤害,从不珍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一个人太好,你就输了

古语说:“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期望人帮助也不能过分讨好,帮助了人也不能态度随便。

做人,最重要的是分寸。

万事有“度”,过犹不及。对一个人太好,伤的是自己。

农民朱之文大衣哥自成名以来,就备受同村人的争议:

大衣哥出钱为村里铺路,却被村民喊作秀,还砸掉为他竖的功德碑;

来找他借钱的人越来越多,可还钱,却没有一个人提;

那他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让大家满意呢?

有人说:“之文赚了那么多钱,现在才花这么点就想要好?给俺们一人一个小轿车,再给一万块钱,再提他好!”

即便大衣哥让他们如愿以偿,难道就真能得个“好”吗?不,不会的!

所以,才有了近日那人踹开他家大门,嘴里还嚣张地叫嚷着:“没事,他不敢管我!”

对一个人太好,你就输了!

你的每一次迁就让步,只会让小人得逞!让那些小人站在你面前,朝你吐口唾沫,还要继续伸手朝你要钱!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老员外年老退休之际,在继承人的人选上,面对三个优秀的儿子无法抉择,于是他请教一位禅师。

禅师问了三个儿子同样的问题:说一件自己曾经做过的善事。

大儿子说:“我看到一个乞丐,走路摇摇晃晃,像是好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于是把我身上仅有的十两银子给了他。”

二儿子说:“我见到商人和顾客因为缺斤短两的问题在街上打架,于是把我身上的银子补给了顾客。那商人追问我名字,我没办法才告诉了他。”

三儿子说:“有一天,我父亲的死对头,家里着火,我把他救了出来还要了十两银子。”

听完三个儿子的回答,禅师告诉老员外:“三儿子能担此任。”

老员外不解。

禅师说:“他救的那人是你的死对头,但他并未因此而弃之不顾;救下人后讨要了银子,说明他不想为此让对方欠下人情。这样彼此才能够留有空间。”

于是,产业交给了第三个儿子。果然生意越做越好。

佛说:“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清;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人生在世,凡事都不能太过。

对人太好,换来的反倒是别人对你的不在意。

迁就的久了,就没人会在意你的付出。这样的付出,不过是白白牺牲。因为迁就别人而委屈自己的,都不值得!

人和人之间,你懂我的付出,我惜你的不易,如此,才是珍贵。

若是不懂,若是不屑,那所有的付出,也就再无必要。

做人,别太委屈自己。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饭七分饱,对人七分好

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当知器满则倾,须知物极必反。

凡事要懂适可而止,发展到极点的,必然会走向反面。

你的心软,若无边界,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

你的仁慈,若无原则,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世说新语》贤媛篇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三国时期,赵姬女儿出嫁时,曾这样叮嘱道:“到了婆家,千万不要做好事。”

女儿不解了,难道不做好事,做坏事吗?

赵姬严肃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后来余嘉锡在《世说新语笺疏》说:

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

大意是说:古代长者教育女儿的意愿是,不要故意地做善事让别人知道,以招人嫉妒,从而使人认为你做好事是应该的。并不是说不要你去做善事。

也就是说,赵姬并非让女儿不做善事,而是不要让她一有事就去帮别人,这样显得自己贪求善名,还会招来别人的嫉妒仇恨。

人和人之间,凡事都要讲究分寸。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一旦产生对别人帮助的依赖,则会渐渐变得面目全非,不知自己初心。

做人,没有义务要永远对谁好。

别人对你好,你可以加倍奉还;你对别人好,可以适度保留。

做人,付出有尺,忍让有度。

我们不去高估人性有多善,也不要低估了人性会有多恶。

人和人之间,对人对情,付出七分恰恰好,剩下三分善待自己。

往后余生,愿你,善良有度,别给太多,亦能被人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