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滇川交界处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是一个集"边、远、山、穷、特"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县,也是丽江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严峻。2016年2月,中央、省、市、县共选派598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到宁蒗驻村扶贫,云南省社科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李汶娟被省委组织部任命为宁蒗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县委副书记。

1981年出生的李汶娟对宁蒗十分熟悉,为了做田野调查,她曾无数次到过宁蒗。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学学者,能够投身脱贫攻坚战役,她的内心充满向往。但也就在这个时候,李汶娟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录取为国家公派赴美留学人员。经过深思熟虑,她果断给单位写了两份材料,一份是主动报名到宁蒗驻村扶贫的申请,一份是放弃国家公派资格的申请,加入到驻村扶贫队伍中。

2016年2月,李汶娟带着社科院的3名研究生一起踏上了扶贫之路。到任后,她带领598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苦干实干,充分发挥驻村队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引擎、夯实基层组织的帮手、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作用,在宁蒗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和汗水。

宁蒗县许多贫困村分散在金沙江腹地,很大一部分贫困群众分散居住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为了解每个贫困村的情况,李汶娟在半年内走完了全县91个村委会。

调研中,李汶娟发现很多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吃饭在火塘、粮食杂乱堆放,居住地没有厕所、浴室。"要让贫困户脱贫,更要让他们树立良好的生活风尚,这也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李汶娟带着县里有关部门,到四川省昭觉县、美姑县调研,分析同为凉山地区的宁蒗与大凉山在精准帮扶上的政策差异,借鉴学习大凉山的经验,随后牵头建立省市挂联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动员全县182家挂联单位投入帮扶资金,驻村扶贫工作队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全县每户贫困户修建一个厕所和浴室,安装太阳能、一个大棚、一个节能灶、一个碗柜、一个储粮器。"文明生活六件套"的普及推广,为当地群众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

"宁蒗的精准扶贫,一方面要在面上解决宁蒗基础设施欠账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到户到人措施精准。同时,更需要各行业精准发力,共推脱贫攻坚。"李汶娟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为宁蒗争取到了中央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项目实施。

为解决行业扶贫中的困难和问题,李汶娟无数次带着扶贫、农业、交通、发改等部门到省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寻求支持,破解发展难题。泸沽湖景区是宁蒗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2015年12月宁蒗泸沽湖机场通航,但受高高原机场运营条件限制,每周仅有4个航班,且一度面临停航。李汶娟先后20多次到各航空公司沟通协调,促成祥鹏航空与宁蒗签订航空扶贫协议,开通昆明至泸沽湖扶贫航线。她十余次往返中国民航西南监管局汇报宁蒗的扶贫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成都至泸沽湖航线终于落地,全国各地直飞宁蒗逐渐变为现实。

扶贫要扶志,更要扶智。李汶娟引导挂包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认真宣传落实省、市、县教育扶贫政策,多次请求中国科学院加挂宁蒗扶贫,开展科技讲座,帮助宁蒗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中国科学院科研实验基地。她牵头编制《宁蒗县推进精准扶贫提升实施规划》,为宁蒗的总体扶贫构建规划蓝图。

针对宁蒗彝族文化保护、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泸沽湖保护开发与旅游发展,李汶娟提出了藏羌彝地区经济文化保护、泸沽湖文化旅游创建规划。索玛花漫山遍野时,她和工作队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彝族文化古籍,带领专家团队用两年时间抢救保护近100万字的古籍,编辑形成《宁蒗彝族文化丛书》。

2018年3月,挂职期满的李汶娟和400多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轮换离开,为了让新一批队员尽快投身到驻村扶贫工作中,李汶娟带领挂联办、全体驻村工作队拍摄了驻村扶贫工作教育片《走在荞麦花开的路上》,作为全省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课件。她把学者情怀融入宁蒗脱贫梦,以有情怀、能吃苦、敢担当、讲奉献的驻村精神,书写了最美人生。

云南网记者胡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