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今天我国各省省界的基本轮廓线是形成于明朝,也就是说大部分省的大部分省界今天和明朝时基本上没什么两样。但是即便是这么说,有些省界在局部细节上还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在今天的江苏、安徽两省就更是这样了,因为在明朝的时候,这两个省其实是一个整体,被称为南京或者南直隶。这里不仅是明朝的京师,其最大的凤阳府还是朱元璋的老家,所以在明朝的两京及十三个布政使司(省)中,南京应天府和直隶地方的面积也是比较大的,辖应天、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淮安、扬州、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等14府,广德、和州、滁州、徐州等4直隶州,各府直隶州下辖13州、96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的南京(南直隶)

清朝取代明朝之后,对于南直隶应该采用何种行政管理体制,一开始也是举棋不定的。一种观点认为要维持明朝体制,以北京为京师,南京为陪京;一种观点认为要废除南京称号,新设都督府,由亲王出任,每年更换,同时保留户、兵工三部侍郎,设布按两司;还有观点认为只需留副都御史一员兼管操江事务。从这些观点来看,依然是和明朝的机制差不多,只不过是机构大小、官员多寡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的南京

而在清顺治二年的五月摄政王多尔衮决定:“南京着改为江南省。应天府着改为江宁府,设知府,不设府尹”。意味着明代的南直隶地区由此实行省制。虽然改为了省,但是江南省的所辖府州县是一点没少。并且因为是人口稠密、商业发达之地,承担着清朝的主要财赋。因此江南省对于清朝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此,对于江南省的治理,清朝也是费尽了苦心,先后设立多员总督和巡抚,以及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比如江南总督、漕运总督,江宁巡抚、安徽巡抚、操江巡抚、凤阳巡抚,江南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江南按察使司按察使,另外还有苏松常镇督粮道、江南省督粮道、驿传、盐法专务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对南直隶进行了分省

但是不管如何设置官署和官吏,但也改变不了江南省面积过大,部分地域钱粮赋税难收的状况,正是因为这两个主要原因,促使江南省从顺治十八年到康熙六年之间相关行政机构及其辖区的一分为二,并逐步析分为江苏、安徽两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时的江苏

在顺治年间,由于国家正在从战争的疮痍中逐步恢复、国库空虚,并且江南省钱粮的征缴每年都不能完成。为此在顺治十年,将江南省的左、右布政使进行了分工:“握总者为右布使,按册而稽,专理旧欠。一切新粮,专责左布政使”右布政使清理旧欠,新粮征收归左布政使管。后来又专门让右布政使分驻苏州负责督催“积”,左右布政使从此由分管变为分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时的安徽

左右布政使司的分设,使一省的财政(钱粮)管理区域一分为二。此后,江南省报至户部的钱粮汇总数,也逐渐分为两组。到后来理顺到左布政使司与安徽、凤阳巡抚所属各府的相关钱粮数据,由安徽巡抚汇总上报;右布政使司与江宁巡抚所属各府的相关钱粮数据由江宁巡抚汇总上报。就这样虽然江南省表面上仍为一省,但实际上江南左、右布政使的主管上级(巡抚)、辖区,以及与朝廷户部的对应关系,在事实上已一分为二,成为了两个独立的管理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时江苏省的省会苏州

康熙五年,按照新划定的江宁、安徽两员巡抚辖区的范围,又对布、按两司的辖区重新进行了调整。随着江宁巡抚(驻苏州)与江南右布政使、江苏按察使,安徽巡抚(驻安庆)与江南左布政使、安徽按察使(驻地从泗州迁驻安庆)这两组行政官员的组合完成,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分省的过程。江南总督就成为江苏、安徽两省的总督,江宁巡抚成为苏省的行政长官,徽巡抚成为安徽省的行政长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时安徽省的省会安庆

到康熙六年七月,清廷下令“应将河南等十一省俱留布政使各一员,停其左右布政使之名。至江南、陕西、湖广三省,俱有布政使各二员,驻扎各处分理亦应停其左、右布政使之名,照驻扎地名称布政使”。这样一来,意味着江南省、陕西、湖广等省的分省全部完成。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