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常拿这句话宽慰自己,似乎人生走向如何,丝毫不受自己控制。但是,学佛人都知道,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实际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佛家认为人身边的一切境遇,都是自身福报所现。我们过去种下什么因,如今就得到什么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缘果报从未欺骗果众生,唯独我们凡夫,无视因果,一直在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福报如此重要,我们又该如何累积功德,培植福报呢?佛经中说,念佛一声,增福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佛陀所传三藏十二分教,就是佛的法身所在,而一声佛号,又含摄八万四千行门,所以念经诵佛,实为积德培福的善巧之法。我们平日诵经念佛时,若能注意以下这两点,福报无量。

01.不执著妄念

过去常用善缘留言提问,说自己诵经念佛时,心中妄念纷飞,连片刻的清净都难得。他觉得自己这样修行,等于“白费力”,没有任何功德可言。事实果然如此吗?恰恰相反,心中越是散乱,越是诵经念佛的绝佳机缘。

所谓“清珠投入污水;污水不得不清;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经文和佛号,就是降伏妄心,让纷乱的思绪重归宁静的妙方。试想,假如一个人的心已经是一颗佛心,平等、慈悲、清净,佛号就如清珠投入清水,仍然是一池清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时候的修行,都会在心田中播下善的种子,未来机缘成熟,种子便能破土而出,这就是“功不唐捐”的道理。曾听师父讲过一则典故,在他做沙弥时,经常抱怨诵经念佛不是真功夫,希望祖师能传他“厉害”的佛法。结果,祖师让他拿库房装煤球的竹筐去打水,能把水端到祖师面前,就传他“真经”。

师父信以为真,以为祖师的话里有玄机,真拿着竹筐去接水。结局可想而知,非但水没接着,还把自己的衣服湿透了。祖师问师父,竹筐打水是无用功吗?师父回答是。祖师让他仔细看竹筐,之前被染得黑漆漆的竹篾,现在已经被刷得干干净净。师父从此懂了一个道理:世间没有无用功,竹篮打水也不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妄念来时不烦恼,妄念去时不自满,把心安住于经文、佛号,一心不乱,如此诵经念佛,功德无量。

02.不贪求感应

“感应”是佛门术语,全称叫做“感应道交”,它有时会出现在我们精进用功,内心法喜充满之际。所谓“感应”,并非迷信,也不是神秘莫测的。举例来说,我们发愿诵读《地藏经》,并且借由经文对“因果不空”的道理深信不疑,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行,断恶修善,那么在生活中自然会趋利避害。换言之,经咒、佛号,都是入道之门,所谓“命由己造,福由己求”,步入佛门之后,还需要自己去脚踏实地修行。

感应偶尔出现,能增加我们求佛的信心,但却不能以“求感应”作为学佛的动机。然而,现实中不少学佛人却本末倒置,把佛法当成魔法,恨不能今天念一部经,念几万声佛号,明天好事就接踵而来,坏事统统走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所说的因果,与世俗所认为的“报应”不同。佛说因果通三世,人的生命中过去、现在、未来,都在因果当中。生命绝不止眼前,我们当下的造作的每个善业,每个恶业,不会凭空消失,未来它们的果报都将一一现前。经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我们诵经、念佛,当下没有获得善果福报,可能只是机缘尚未成熟。因无缘,果不生。就像种子埋进土壤,倘若没有雨露、阳光的滋养,它也不会发芽。试想,有时我们心存侥幸,做下恶事,常希望恶果最好晚一些来,甚至不要来,那么行善时,我们又为何希望善果早一些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贪求“感应”,实际是我执心作怪,假如我们在诵经念佛的同时,不去对治自身习气,边修福边造业,福报就是有漏的,难以圆满。

正所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念佛诵经,终归是修心。希望大家在诵经念佛时,牢记不执著妄念、不贪求感应这两点,必能福慧日增,得福无量。感恩阅读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