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人张口闭口就是“中产阶层”,那么,究竟什么叫中产?中产的标准是什么?

一般认为,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这就叫“中产”。

好吧,这些话太复杂了,在当下,中产其实就俩字:有房。

按照胡润的标准,中国大陆中产家庭数量已达3320万户,其中新中产1000万户以上。

去年11月份,胡润发布了一份财富报告称,目前大中华区拥有600万人民币资产、千万人民币资产、亿元人民币资产和3000万美金资产的家庭数量和地域分布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中产家庭数量已达3320万户,新中产1000万户以上,北京是拥有最多中产家庭的城市,其次是上海。北京、广东和上海这三个省市的中产家庭数量共占全国(除港澳台)的50%。按区域来看,华东地区的中产家庭规模最大,占全国四成以上,达1489万户。

照这个标准,即便按一个家庭4口人来算,目前中产人群才1个多亿。

如果按公认的统计口径,目前中等收入人群则达到了4个亿。

2019年,统计局发布了一份调查公报,该份报告在对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进行调研分析之后,对所有的调查目标进行了收入分组,中等收入群组的人数达到了4亿人。

注意,按照解释,以一家三口为例,如果一家人的年收入在10~50万之间,则表示这样的家庭为“中等收入人群”。

换句话说,假设夫妻双方每人月薪5000元,月收入1万元,家庭年收入12万元,其实已经算迈入中等收入人群了。

这部分“中产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城市里拥有一套自住房,不管按揭还是全款,无论地段的好与坏,不管住得是“老破小”还是“远大新”,房产是这一类群体的标配。

话说回来,14亿总人口去掉4亿中等收入人口,还剩10亿人的收入没有达到中产标准,还有很多人想在城市里安家而不可得,凑首付、高杠杆也买不到心仪的房子,没有房产,农民工、大学生就无法扎根在城市里,他们的子女也没有办法享受到学区的辐射。

问题来了: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人人皆中产”、“每人都有房”?

按知名经济学家李稻葵的预测:这个过程需要15年。

近日,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杨澜访谈录》中表示,两年前统计局对中等收入人群的标准是年收入10-50万,有车、有房、能旅游。

他认为,花15年时间,把4亿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到8个亿,中国经济总量会达到全球第一。

到那个时候,只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我们”,另一个世界是“国外”,逻辑很简单,彼时我们有8亿中等收入人群,比全球所有其他国家中产加起来的人口都多。

从2020年开始算,也就是说,到2035年,我们的经济总量会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8亿中等收入群体有车有房能旅游,几乎相当于每人都有房子住。

笔者认为,李稻葵的预测还是靠谱的。

原因有二。

1,我国的收入结构已经从“金字塔形”变成了“葫芦形”。

“孙冶方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宗胜对此有过详细阐述。

从“收入/人口分布”的角度,陈宗胜及其团队分别测画了1985年、1990年、1995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和2010年至2015年的收入分配格局图形。

1990年已有少数人口的收入超过10000元,到2000年则有部分人的收入达到30000元;到2010年,从全国收入分配格局来看,“葫芦形”的特征已经初现萌芽,但还不十分明显;到2012年和2015年,从全国的情况看,“葫芦形”的收入分配格局更加明显了。

如果把8亿中等收入人群的形成过程比作盖房子,目前的“葫芦型”收入结构,已经给15年后打好了“地基”。

2,城镇化进程加速,可以促使收入结构由“葫芦型”向“橄榄型”转变。

如今,我国名义上的城镇化率不足60%,但还有大量群体没有真正在城市里落户扎根,由于住宅用地稀缺,供需失衡,这也是房价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还有2.27亿人口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落户。

未来15年,随着人口加速向沿海发达城市群、都市圈,以及新一线城市集聚,当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和大学生转变为“新市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子住,所有人的消费能力都比现在提升一大截,经济总量的增加自然水到渠成。

所以说,“人人都有房”,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董明珠就说中了这种局面,今年她在直播中说,住房公积金“没有必要了”,因为她已经给格力的员工盖了房子,并且目标做到格力9万员工一人一套房。

其实,去年董明珠在接受杨澜采访时,就曾谈过一人一套房的问题:我看一个员工如果一年给他15万的年薪,10年150万,20年300万。每年15万,员工也存不下来什么钱,但他成为了一个房奴,他每天焦心的就是我什么时候能把这房钱给还掉,他怎么可能愉快?他怎么会有幸福感?从我2012年当时推动一人一房,到今天推动两房一厅,人人都有,退休了就给你。

要知道,她可不是“空口白话”,今年4月份董明珠宣布,员工小区大厦已经建成,共有3700套住房,全都是两室一厅,虽然没有覆盖所有员工,却是个良好的开端。

不管是企业出资,还是各个城市兴建大规模的公租房,抑或是城镇化加快新市民落户,在未来15年的时间里,当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倍增”,大家都不用为房子发愁时,才是楼市真正实现“软着陆”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