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家还沉浸在炎炎夏日的体感中,立秋却已悄然而至。提起秋天,一般大家能想到的词大都是秋风送爽、落叶知秋等等。那么在古人心中,秋天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以及四季中其它季节带来的感受,是否古今相通呢?关于这几个问题,小编决定从春夏秋冬的字形入手,一起看看先辈们心中的四季印象。

草木破土而出的春天

草木破土而出的春天

春字的甲骨文小编目前找到了两种,因为小编也不是这方面专家,无法分辨对错,所以一并呈上供大家浏览。(左侧为《字源谈趣》中的甲骨文春字,右侧是字源网上的查询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两个字中都有形如小草一样的笔画,这是因为在古人心中春天就是植物破土而出的样子。哪怕在现代繁体字里,春字依然有种日光普照,小草从泥土中萌芽而出的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如白居易在《钱塘江春行》中描述的那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华夏儿女是为夏字

华夏儿女是为夏字

在金文和小篆中,夏字的字形和含义都和大家想得截然不同,这个字本义并非指夏天,而是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字形上看,金文中的夏字就是一个人的形象,有头有躯干还有四肢,《说文解字》中有云:“夏者,中国之人也。”发展到后来才假借夏字作为季节名称。所以从夏字上并不能推断出古人心中的夏天印象。

不过古人还是记载了不少对夏季的看法,比如《尸子·仁意》(战国时期著作)中称:“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这里的朱明指的是夏日里的明亮阳光,而朱色则是古人心中的夏季代表色,可以说是非常形象且诗意的描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蟋蟀起舞的秋天

蟋蟀起舞的秋天

甲骨文的秋字完全是一幅简笔画,画中是一只站立着的蟋蟀,下方是一团火焰(有的甲骨文中没有火)。因为北方蟋蟀基本在秋天成虫,所以相当于秋季代言人,另外古人会在秋收后焚烧秸秆,所以还有一团火。还有人认为,秋字的读音就是在模拟蟋蟀的叫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汉语中的秋字是从“鞦”字简化而来的,而“鞦”又是“鞧”的异体字,但是在简体字秋中我们其实仍能看出稻谷成熟、火烧秸秆的内涵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季终点的冬天

四季终点的冬天

冬字的甲骨文很像一副耳机,考虑到季节特征,小编觉得更像是冬天的护耳。然而,甲骨文中的冬字其实是一根两头打结的绳子,代表终结的意思,后来借用来称呼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道:“冬,四时尽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篆中的冬字下方是一个仌(古同冰)字,到今天简化成两点,由此可见,冬天在古人心中也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字形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看待世界万物的态度和想法。他们曾经用怎样的视角观察草木生息,动物繁衍,这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文字帮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将千年前的某些瞬间凝固成为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