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崔笑天 北京报道

疫情催生了互联网医疗行业新一轮热潮。

7月29日,“精神专科第一股”温州康宁旗下的怡宁心理互联网医院(下称“怡宁心理”)正式开诊,入驻了60名医生,致力于为浙江南部的3000万人提供心理健康宣教,为100万轻度心理健康困扰人群提供在线心理健康服务,为5万已入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慢病管理支持。

温州康宁的“触网”并不是个例,而这次,实体医院纷纷取代互联网公司,成为了“主力军”。

面对这种变化,行业的观察者们看法各异。蛋壳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实体医院形成大量的单体互联网医院,但运营能力有限,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之后,不一定能获得相应的效益。另一方面,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在实体医院大量上线互联网医院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医生流失。

不过,头部互联网医疗公司却显得乐观。微医集团品牌传播高级总监张颂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实体医院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医院,这不仅不会造成医生的流失,反而会进一步促进医生在线上开展服务的积极性与活跃度,有利于多样化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的供给侧能力提升。与此同时,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实体医疗机构也认识到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特殊优势,纷纷与微医平台合作,“拎包入驻”式上线互联网医院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

春雨医生公关总监谭万能亦对本报记者表示,对医生流失他们并不是太担心。因为医生多点执业是大势所趋,随着政策的不断放宽,已有越来越多的医学人才开始走向市场。

新一轮热潮

互联网医疗的入局者可以分为两派:互联网公司与实体医院。2017年,互联网医院曾出现过一轮建设高峰,当时,银川市政府与好大夫、丁香园、春雨医生等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集中签约,15家互联网医院入驻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基地。

不过,在今年的互联网医院建设热潮中,主角却换了人。据蛋壳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6月,全国已有577家互联网医院,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了215家,接近2019年全年数量,占总数的37%。其中,七成以上都是由实体医院主导。

目前,实体医院想要切入互联网医疗有三种模式,可以根据预算与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是直接入驻省市搭建好的平台,比较方便,成本很小;二是与第三方的科技公司共建,比如选择与微医、好大夫等合作;第三种是独立设置,比如怡宁心理,对医疗机构来说门槛比较高,不仅前期投入大,对团队的要求也更高,因为所有的程序和系统都需要独立开发。

对比互联网公司与实体医院,前者机制灵活、富有创新活力,因此切入的速度更快;而实体医院有一定数量的医生资源,有长期的诊疗经验,所以当政策逐渐完善时,迅速后来者居上,成为主力军。

温州康宁医院集团副总经理、怡宁心理互联网医院院长王健认为,互联网公司在业务的拓展和运营上会步子迈得更大,不会像实体医院那么束手束脚。实体医院毕竟受到严格管制,管理层以合规为第一导向,所以思维上比较局限。但是实体医院的优势是可以形成线上线下的闭环,因为很多的业务还是要在实体来解决的,比如病人需要住院,纯互联网无法完全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公司与实体医院的覆盖面并不一样。互联网公司多为全国性平台,具有跨医院、跨地域调配医疗资源的能力,而实体医院主要围绕本院的日常诊疗服务需求,多服务于本院复诊患者。

张颂奇将这种差别比喻为“淘宝和西单的网上商城”。其指出,平台型更有“边际效应”,互联网医院需要IT技术支持能力以及运营和维护投入,巨大的投入,单一的一家医院去做很难。因为医生越多、病人越多,病人越多、医生越多,专业的支撑力量也会越强,成本也会越低。

在此过程中,也有医院尝试走折中路线。比如怡宁心理,它虽然由温州康宁创办,但互联网医院牌照却独立于温州康宁。“我们既有实体医院的资源优势,有医生,有患者群,有推广的资源,也有行业的认可。同时,怡宁心理又独立于我们的实体医院,这样就可以把它自己的互联网基因尽可能地发挥出来。”王健说。

互联网医疗“黄金时代”

此前,互联网医疗曾一度遇冷,发展缓慢,但借着这次疫情的契机,行业迅速迎来了“黄金时代”。

一方面,疫情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一场最好的患者教育,让线上问诊、开药深入人心,多个平台用户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根据微医提供的数据,截至8月初,微医“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已集结全国医生6.6万余名,累计提供免费服务211.9万人次,累计访问量近1.5亿次,单日最高访问人次超过1100万。

春雨医生数据亦显示,截至4月9日,有2.3万名来自呼吸科、感染科、心理科在院医生,为国内外患者提供了超过153万人次的在线义诊服务;其中,新增用户占本次义诊用户总量的60%。

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开药需求急迫,多个平台短期内得以与医保对接。据蛋壳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0日,已有71家互联网医院在疫情期间打通医保。

这对互联网医疗来说是一个大事件,至此,一直悬空的医保相关政策终于密集落地、细化,行业发展瓶颈取得实质性突破。2019年,全国医保总支出约2万亿元,未来互联网医疗也可从中分一杯羹,并进一步影响患者就医方式的选择。

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适应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互联网+医疗”和医疗机构服务模式发展需要,探索开展跨区域基金预算试点。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等。

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

根据政策,多家互联网医院已经将与医保的短期对接化为长期。目前,山东、天津、湖北武汉等地已正式将微医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山东泰安为例,依托泰安微医互联网医院,当地实现了针对慢病患者的集在线复诊、在线处方、在线购药、在线医保支付及送药上门一站式的服务,累计产生超过1.5万个复诊购药订单。

王健也表示,怡宁心理正在积极对接温州市医保。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关注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数据能否打通,院内所有的诊疗数据、参保人员的信息都需要与医保系统对接。二是互联网诊疗行为是否符合医疗规范,医院需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让医保对我们放心”。

能热多久?

站在风口之上,业内人士更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疫情带来的热度会长期持续下去吗?

谭万能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从一定程度上确实推进了在线问诊为更多的用户知晓和了解,但从长期看,决定用户是否使用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因素,不在于他们是否知晓,而是取决于服务的时效性、完整度和体验好坏。

实际上,这次疫情,也是过去两年政府在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方面持续政策创新的一次效果检验,如果成绩良好并得到大量应用,接下来互联网诊疗有望迎来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医疗可以切入哪些服务环节?卫健委文件中划定的范围包括“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目前,线上的问诊与开药是各平台主要的盈利点。这也吸引了更多资本入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20年6月18日,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金额为16亿元,发生的投融资事件共18件。

怡宁心理成立之初,王健就在积极寻找战略投资者,他坦言,其实怡宁心理的互联网医院牌照独立于温州康宁申请,也有投融资方面的考虑,方便与资本的对接,以及日后的运作、上市。目前,有很多资本表现出浓厚兴趣。怡宁心理比较倾向的投资者以两类为主,一类是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精神、心理诊疗平台,怡宁心理可以与其共同开发一些独特的商业保险项目,“这一块的项目其实在中国还是比较缺的,患者也比较需要。”

另一类,则是精神类药品厂商。与需要手术的外科不同,精神、心理类的疾病更适合在互联网上通过远程视频或者谈话交流解决,并且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所以无论是线上复诊、开药,还是做慢病的随访,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这也代表了当下入局互联网医疗的两派主要力量:险企与药企。比如,去年年底,泰康保险集团在广州拿下首张互联网医院牌照,众安互联网医院上线;今年7月,瀚晖制药与微医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聚焦慢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共同推进数字医疗创新,为患者提供先进的诊疗技术及治疗方案。此外,互联网巨头如腾讯、百度也纷纷布局。

不过,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究竟如何,还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下来观察。“我们现在就是希望能尽快把流水做起来,把用户积累起来。我们不追求短期盈利,前期最重要的工作是不断积累用户和数据。”王健说。

数据来源:天眼查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