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丰富的烹饪传统以及俄罗斯与东方邻居越来越紧密的关系,都有利于加持中餐饭店。对很多俄罗斯人来说,北京烤鸭已经像奶油红菜汤那样习以为常。而那些在俄餐饮业未能扎根的菜肴,也许永远也不会扎下根来。

莫斯科饭店经营者、“中華新聞”连锁餐厅创办人斯塔尼斯拉夫·里西钦克就个中细节作了介绍。

斯塔尼斯拉夫·里西钦克40多岁,但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足迹。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他进入了外交部工作,但两年后他决定换一种活法:离开公务员岗位去从事个体经营,主要是想自由。

他从事过电子配件进口,然后又有了其它项目,其中包括在拉脱维亚建豪华别墅小镇。

其实,从事饭店生意他已经考虑了多年,对他来说选择中餐是自然的事情。家族世袭中国学家,斯塔尼斯拉夫·里西钦克少年时代在中国度过了几年时光,之后又待了很长时间。

他非常习惯高质量的美味中餐,并且明白在莫斯科这个市场还未饱和。

2015年1月,“中華新聞”第一家门店迎客。名称非同寻常,对此斯塔尼斯拉夫·里西钦克有自己的解释。

他表示:“我不想起个通俗的名称,比如‘玉花园’或者‘龙庙’。我想来点新奇的,所谓新闻当然是新的了。在21世纪,亚洲和中国是主要的新闻来源,亚太地区蓬勃发展正成为地球的中心。

因此,我的理解是,‘中華新聞’是正能量的好新闻,这不仅仅是中国大陆,还有整个中国世界,包括新加坡和台湾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塔尼斯拉夫·里西钦克将在莫斯科的饭店分成两个等级。

他说:“有中国人开的专门针对中国人、比如中国游客的饭店。为了给同胞提供服务,他们发展自己的基础设施,不许他人介入。也有些中国饭店,莫斯科人和首都客人愿意光临,我们的店属于后者。中国人给自己开的饭店,是绝对的中餐,不考虑俄罗斯人的口味习惯。比如松花蛋、凤爪、海蜇,是中国饭店必备的菜肴。”

饭店生意情况并不稳定。莫斯科每年有大约300家新饭店入市,也有同样数量的饭店离场,原因各种各样。

比如,“中華新聞”不得不关掉在市中心的两家店,因为街道大规模改造,到处是灰土和噪音。目前,只有两家饭店运营,共有300多个座位。

两家饭店装饰不同寻常、但很现代:中式风格的买卖街,有很多牌匾和广告。尽管两家饭店一个距克里姆林宫只有两公里,另一家在西南边远区,但价格是一样的,平均消费1500卢布(按现有汇率约20美元)。

里西钦克表示,也有俄罗斯人和中国人都喜欢的菜肴:比如蒸饺、小笼包、烤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和酸辣汤等川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華新聞”连锁餐厅老板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介绍,尽管有的菜系域外情调,但食品供应不成问题,俄罗斯应有尽有:鲜肉、鱼、蔬菜、叶菜都是当地的。

食品杂货,比如芝麻油、醋、酱油、香料,是中国生产的。莫斯科有很多供应商,他们从中国和亚洲国家运货进来。

里西钦克承认,因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对饮食的不同看法,有时会出现误会。

他说:“俄罗斯人其中包括莫斯科人,比中国人吃肉多一些,俄罗斯人对豆腐不习惯。在俄罗斯,如果菜谱上写着:什么肉和蔬菜,大家会认为盘中的肉要比蔬菜多一些。但中国是另外的情形,大家认为肉是配料,像醋对蔬菜的关系那样。俄罗斯的蔬菜要比中国的贵,客人会说:受欺骗,肉怎么这么少?”

斯塔尼斯拉夫·里西钦克认为,在俄罗斯经营饭店,非常复杂且不那么盈利。每10家新开店,就有3家一年不到就关掉了。竞争太过激烈,商业风险很大,而且平均收益仅在15-20%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数字是新冠病毒大流行前的水平。3个月的隔离期后,俄罗斯大多数饭店完全闭店了,剩下的仅做外卖生意,盈利根本谈不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官方数字,莫斯科大约5%的饭店在解除隔离后没再启动,剩下的也仅是在维持。可以说,他们在为生存而战。

斯塔尼斯拉夫·里西钦克坚信,“中華新聞”团队能够顺利重启,将再获莫斯科最受欢迎饭店之一的美誉。

他说:“官方正式承认,公共餐饮是大流行中遭受重创的领域之一。因此国家给予不少支持,出台了各种援助政策。比如,我们延期支付房租,员工获得最低工资补贴。另外,酒店在国家优惠贷款框架下可获得优惠贷款,支持力度非常大。

但酒店业可获得的最大援助,是提高俄罗斯人的收入。国家有能力做到这些,大家将有更多的闲钱。他们可将这些钱花掉,其中去酒店消费,各方将都是赢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西钦克认为,很多情况取决于企业家本身。尽管市场萎缩巨大,但莫斯科饭店的食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依然很高。

是到了拉动经济的时候了,优化生产、严控收支、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在目前情况下是极为重要。

莫斯科饭店经营者斯塔尼斯拉夫·里西钦克强调,历史上有很多失败的例子,原因是店主们不会精打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