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明桥

说起江西,因为家乡毗邻江西,小时候看过太和戏,印象深刻。江西老表的热情、纯朴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我很想走进这片红色的土地。今年八月份,有幸参加中部六省曲艺大赛,率节目组来到江西南昌。此次大赛是中国曲协和江西省联合主办的,节目丰富多彩,有13个不同风格的曲种。江西南昌清单、永新小鼓、万年丝弦、鄱阳大鼓和萍乡莲花落,极具江西代表性的地方曲种。河洛大鼓、祁东渔鼓、河南坠子、安徽大鼓等彰显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曲艺节目精彩纷呈。我县的道州说唱《婆婆上大学》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二等奖。纵观整个赛程,让我深刻感受到,除了国粹京剧以外,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颇具民族地方特色的曲种还有很多,也非常有艺术魅力。但是这些剧种如果不加以保护和传承,即将面临消失的危险。如何探索、整理、发掘、传承这些剧种,成为当务之急。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次演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昌清音,节目《傲雪红梅》将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审判官在法庭上如何斗智斗勇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振奋人心。特别是在日本战败日,演出这样的节目更具深刻的教育意义,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警醒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组委会在大赛期间,安排我们参观了八大山人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南昌南部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宝山桥畔青云谱,青云谱原是一座园林道院。园内数百年的古樟、罗汉松、青叶苍干、繁荫广茂。遗址现有大门、二门石建筑。二门前后额分别刻“净明真境”、“众玄妙之门”。八大山人纪念馆1959年建成,是国内第一座古代道家纪念馆。馆内设有书画展厅十座,陈列八大山人珍品八十余件。代表作者“墨荷图”、“鸟石图”等。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家道破落,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性格倔强。其绘画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所画花、鸟、虫、鱼进行夸张,将鸟鱼的眼晴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晚年取号“八大山人”,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号,前二字似“哭”,又似“笑”,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在创作上他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三百年来大写意画派都深受他的影响。郑板桥评价八大山人的画,“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不多洞点多”。朱耷的画作,在世界画坊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目前市场单幅拍卖价已过亿元。而他生前却穷困僚倒,但他不为权贵折腰,官员问他要画他不卖,而平民百姓则免费相送。他这种傲骨高风赢得多少人的敬仰,我国现代著名画家范曾对他的评价是“高山仰止”。

随后,我们参观了中国古代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滕王阁,是中国南方唯一一座皇家建筑。始建于唐代永微四年。屡毁屡修,历经28次复建。现为1989年重建,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

唐初四杰之首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蓑。整个楼阁,依城泛江,瑰伟绝特。登楼眺望,宽阔浩旷的赣江尽收眼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妙的意境仿佛呈现在眼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体现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黄鹤一去不复返,白雲千载空悠悠”,崔颢在黄鹤楼题诗表达了一种吊古怀乡之情。而王勃描绘的是一种大气磅礴,意境深远的自然风光。千百年来为多少文人墨客所追慕。

活动结束后,我们登上了江西第一名山庐山,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集教育、文化、宗教、政治名山于一身。据导游介绍,一年365天,庐山有2/3的时间是大雾笼罩。此次游览,天气晴好,终于揭开庐山的真面目。特别从文化的角度,细细品读了这座名山。从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诗文名家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歌赋。确立了庐山文化名山的霸主地位。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毛泽东写“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仙人洞,诗景交融,名扬四海。陶渊明以康王谷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经。朱熹复办的白鹿洞书院,成为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宋明理学在这里千秋耕耘。

拥有大江、大湖、大山的江西,秀美雄奇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灿若夏夜星空的群星,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文天祥、朱耷、傅抱石……数不胜数,一位又一位文化巨擘,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湖湘文化让我自豪,江西文化让我敬仰,更多的优秀民族文化让我追慕……

(作者系永州市文化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