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让各路网友争论不休。阅卷过程中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两位老师给出55分,经商议后最终被判为满分。

有人认为该篇作文老到晦涩思想深刻,也有网友对其大加批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考试院在8月4日回应网友争议称:“这篇文章的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篇作文能够获得满分,是尊重个性化表达的体现。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我就要先科普一下标题里“诘屈”的意思了,诘屈聱牙[ jí qū áo yá ] 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 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聱牙

这样的生僻成语我们平时生活中很少用到,一时看到不知道也是正常。

但我们看这篇文章,“嚆矢”、“振”、“孜孜矻”,不仅有生僻的词汇,而且还提到卡尔维诺、维特根斯坦、麦金太尔等普通高中生甚至大学生都未曾听闻过的名人名句,可以说的上是很诘屈聱牙了吧。

有网友还对此作出了翻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译过后我们不难看出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个考试里被写烂的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讲的很新颖别致,但不看翻译的话,相信大多数网友会和我的观感一样:“不知所云”“堆砌”“空洞”“翻译腔太重”。

但也有人是看懂了的,觉得“逻辑严密”“文字”“说理深刻”。

老到

比如力主满分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就点评说:

在我几十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涯中,这是一篇极少能碰到的考场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看第一遍,感觉不像是一个高三学生写的考场作文”
“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到这我想先向大家说一个人:胡适。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这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在他其他文章里,胡适还反复陈述这样的观点:

做文学必须要叫人懂得,明白清楚。
文学要有三个要件:第一是明白清楚,第二是有力能动人,第三要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适并非典型的文学家。他的散文主要是理论、政论文章,除翻译了一些西方小说和戏剧外,主要文学作品是戏剧《终身大事》和我国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但他在我国文学界的影响是极广泛、极深远的。

他大力推广白话文,将古文视作“半死的文学”而将白话文学视作“活文学”;又秉承着“实验主义文学观”,敢于“做白话诗的试验”。他在文言文最后的国土——“文言诗国”中,勇攀高峰,采下那“文学王冠上的明珠”,为中国的新文学开辟了广阔的疆场。

他的文章“缺乏精致的艺术性”,并没有在诗文的领域中形成独特的文体,而是遵照着自己在《文学改良刍议》中的理念,唯以明白晓畅、平实自然为本。然而就如有的论者所言:“读胡适的文章,给你的感觉是,没有说不清的道理,除非他也不懂的,没有表达不清的感情,除非他也没有的。”

胡适的文章,语由衷而言有物,意在我手写我口,意在让最大多数人理解其中的思想。

哪怕我们今天去翻翻胡适文集,就会发现,胡适的文章,无论研究的是很专业的学术问题,比如《水经注》《红楼梦》,还是面向大学生发表毕业致辞,都写的清清爽爽,明明白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胡适,还有鲁迅、郭沫若、冯友兰……绝大多数大师,写出来的文章,都在追求清晰明白。

而我们看这位考生的文章,是否觉得过于绕了,并没有做到清楚明白,在文中所用的生僻词语,完全可以用其他词替代。

矢(开端),滥觞(起源)、振翮(振翅)、肯(要害)、祓除(清除)、玉墀(庙堂)、直(倔强)。

从有写文章这回事以来,就总有人喜欢在文章里提一些冷僻的人名,记一些冷僻的词句、典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大部分都是为了唬人,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许多这样做的人,忘记了写文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沟通、交流,而不是为了炫技,制造隔阂、障碍。

但也有人说高考作文是为了通过一篇文章来考察你的文学素质积累、在于最大程度向阅卷老师展现你的文字运用能力。

从该作我们可以看出考生涉猎广泛,行文及遣词造句的确能让人眼前一亮,但一篇好的文章,不止是行文和遣词造句,还在于其核心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幸拜读过台湾当代著名文学大师王鼎钧《讲理》,书中说:

思想是论说文的核心骨架
用典、调查、引用权威能让观点更可信
而故事、诗歌、寓言,这些个性化的素材则能让说理更生动
以上构成论述文的血肉。
但是所有血肉的服务核心:是你的思想。

而这篇满文作文,铺面而来就是各种纷繁复杂的用典,引用的语境是否正确暂且不谈,但这反而让其核心思想变得含混不清,如何能让人理解和信服?

不过文无第一,说到底写文章还是自己个性的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与其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不如走出自己的路。大家不喜欢的文章也不代表它不是好文章,毕竟审美是具有差异性的。

它比绝大多数作文优秀,打高分无可厚非,但要成为满分作文,还是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分作文是什么,是标杆,是明星,是灯塔。一旦成为满分作文,就意味着要接受公众审视,而不是用“尊重个性化”这种托词就能轻易糊弄过去的。

给一篇高考作文打满分,是有非常强烈的引导作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有《赤兔之死》被争相模仿,后有诗歌得满分又是掀起诗歌风潮,那现在呢?是否有鼓励诘屈聱牙之嫌?

以后的考生是否会邯郸学步?学会了这边引证一串“黑格尔”“卢梭”“泰勒斯”,那边生僻词语接连用上,通篇主题没表达好,反而是不会好好说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是什么正确的写作理念,也不应该被提倡。拿其作为标杆对整个社会风气来说肯定是有害无益的。

我是拾葱,一个对于热点话题及生活进行一些拙劣发言的青年,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文采不好敬请谅解。不过你若喜欢,记得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