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昨天(2020年8月7日)重磅披露上半年案件办理情况!

其中踢爆:

有的审计机构造假情节非常恶劣!竟然主动配合上市公司伪造银行存款、伪造询证函、坑害股民!

这么说起来,虚构巨额货币资金没查出来,根本不是审计技术和能力的问题了。

这种行为已不是重大过失,是串通舞弊,涉嫌赤裸裸的共同犯罪了。

《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当年的银广夏造假案中,审计师并没有直接参与伪造银行存款和函证,但最后还是被判刑了。

2003年9月,银川中级人民法院对银广夏的刑事案做出一审判决,除公司的4位涉案高管被判刑并处以罚金,承担审计工作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和两年零三个月,各处罚金3万元。

如此一份判决书为银广夏危机画上了句号,并再度确认了监管层从严治市的权威,但历史却往往经不起回眸。

"接下来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当年在银广夏案件中对审计师职责提出的高标准,并据此给当事人定罪量刑的那些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如果当时的监管及执法口径能够一以贯之,中国股市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个样子,诸如上市公司大股东挪用公司资金的财务问题以及其他显而易见的种种问题就不可能发生。"李江称。

"作为审计师,刘加荣核查的对账单上,盖有银行的三角章,相当于银行已经对这份单据真实性进行了背书。审计师难道还要再追查银行内部三角章的真实性吗?"李江追问,"这实际上说明了,有人在协助造假,但群策群力集体造假案发后,却要一个审计师来买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证监会称:

上半年,证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监管执法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金融委“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总体要求,坚持“四个敬畏、一个合力”的监管理念,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证券欺诈行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今年1-6月新增各类案件165件,办结154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证券犯罪案件和线索共59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98份,罚没金额合计38.39亿元。上半年案件主要特点如下:

一、财务造假影响恶劣,严重破坏市场诚信基础

上半年对宜华生活、豫金刚石、维维股份等35家上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立案调查,对43起虚假陈述案件做出行政处罚,部分案件市场影响恶劣。唐万新等人操控斯太尔(000760)虚构技术转让虚增利润2.8亿元,东方金钰(600086)虚构翡翠原石销售虚增利润3.5亿元,长园集团(600525)利用委托代销业务提前确认收入,年富供应链为兑现重组业绩承诺将“有毒”资产装入宁波东力(002164),虚构境外业务等虚增利润4.3亿元。

二、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

上半年对24件未按规定披露此类重大信息行为立案调查,部分案件涉及恶性利益输送。

1、虚构业务向大股东转移资金,如新光圆成(002147)假借支付股权款、债务转移等手段,向大股东提供资金14亿元未如实披露。

2、为关联方提供巨额担保,如银河生物(000806)先后15次为大股东等关联方对外借款提供担保累计15.4亿元未如实披露

3、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操控多家上市公司违规占用资金,如富控互动(600634)、尤夫股份(002427)实际控制人以上市公司名义对外借款、以上市公司银行存款为质押向银行贷款,资金转入大股东控制的账户。

三、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执业,独立性不足,看门人作用缺失

上半年对6家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项目中涉嫌未勤勉尽责进行一案双查,对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做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1-6月累计新增中介机构违法案件10起,其中涉及审计机构8起,保荐机构1起,评估师事务所1起。调查发现,有的审计机构配合上市公司伪造银行存款和询证回函,有的在收入、关联方审计中未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或者在风险评估、控制测试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有的保荐机构执业把关不严,未履行必要的审核程序。

四、内幕交易案件多发态势得到一定遏制,恶性操纵市场案件仍然较多

上半年内幕交易案发数量呈下降趋势,利用并购重组、业绩大幅波动进行不公平交易仍较多发,避损型内幕交易案件同比增长。从操纵市场案件看,实际控制人伙同市场机构操纵本公司股票价格案件时有发生。新三板挂牌公司太一云实际控制人为符合创新层条件,拉抬公司股价被立案调查。某上市公司实控人涉嫌动用数百个证券账户拉抬股价配合减持,非法获利数亿元。

北京证监局2020年8月发出的会计监管工作通讯则指出更多具体问题。

一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方面、公司内部控制、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

(一)事务所审计问题

一是审计计划基本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在形式上要素齐全,但内容不够详实。如首次承接项目的风险评估描述仍较为简略;重要性水平确定比例超过常规范围,不够谨慎;重要性水平确定比例比去年提高,未做解释说明。

二是审计总结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审计准则未进行明确规定,不同项目审计总结的内容和形式五花八门,质量有待提升。如未描述重要性水平的调整情况和重大审计调整情况;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描述与审计报告完全一致,没有更深入的分析和说明。

三是关键审计事项的选取不合理。

(二)审计风险和项目内部控制方面

一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不准确,未完整认定公司财务报告的重大、重要缺陷。会计师识别公司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并进行审计调整,相关金额已达到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重大、重要缺陷的认定标准,但公司未予认定。

二是审计项目风险较高,涉及重大审计判断和估计。

三是内控缺陷整改可能不到位。如公司因存在多笔对外投资失败,2018年内控审计报告认定存在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2019 年审计总结未见整改落实情况,由于已处置相关投资,2019 年内控审计报告未认定存在该重大缺陷,合理性存疑。

(三)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

一是结构化主体和 PPP 项目公司的控制判断不准确。如未将 PPP项目公司并表,亦未作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未认定为关联方未披露关联交易,而是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与同行业公司的会计处理差异较大;结构化主体其他股东未实际出资,未并表合理性存疑。

二是往来款对抵不准确、可回收性存疑。如存在诉讼纠纷的情况下,将应收账款和预收款项进行对抵,并将对应的坏账准备转回,涉嫌调节利润;业务商业实质存疑,预付账款可能构成资金占用。

三是对外担保问题。如对联营企业大额担保合理性存疑;对外担保未按会计政策计提预期信用损失。

四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并购问题。如年底突击处置对外投资且为关联交易;联营公司连续两年亏损,长期股权投资未计提减值;并购标的业绩未达预期,商誉未计提减值合理性存疑。

五是对长期未结算项目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也未披露原因。

(四)会计列报和披露方面

一是会计政策披露照搬准则原文,未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详细披露。

二是商誉减值披露不符合《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八号——商誉减值》的要求,未披露评估方法和重要参数。

三是财务报表项目附注只有简单表格,附注信息披露不充分,如未披露商业承兑汇票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情况,关联交易披露不完整,应收账款附注信息未披露受限情况、关联应收账款等信息,未详细说明存货跌价准备转回情况,应付票据附注未披露逾期未偿还金额;未充分披露受疫情影响情况等。

四是合并范围变化披露错误、前后不一致等。

(五)总体审阅评价结果

根据审计风险、审计质量两个维度,对审阅项目进行总体评价。

一是项目审计风险高企。伴随近期经济形势下行和会计准则的频繁变更,公司经营风险更加凸显,管理层舞弊动机增强,特殊业务交易涌现;同时,会计准则的理解和应用挑战增加,尤其是应对会计估计特别风险的难度空前。

二是审计质量不佳。未能恰当确定重要性水平,未能合理选取关键审计事项,审计计划和审计总结质量有待提升,未能识别不恰当的会计处理,未能完整认定关联方交易,审计报告有效性信息不足,前后不一致等简单错误较多。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程的具体突出问题

1、审计困难不能作为免责理由

某项目在没有实施控制测试的情况下,仅对被审计单位 8 个存货品种和 2 个牧场抽盘检查,占全部存货品种的比例仅为 1.6%,对 60%的牧场未实施抽盘检查,抽盘比率较低,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01号——审计证据》第十条规定。

某项目在期后回款检查、预付账款细节测试时,后附的银行回单均系被审计单位自行打印的网银电子回单,审计师未核对相关网银数据或银行对账单,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01 号——审计证据》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三条规定。

当事人辩称抽盘比例低的原因为产成品大部分存放在冷库,盘点条件恶劣;未核对网银数据的原因为网银出现故障无法查阅。上述困难均不能作为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应当采取其他替代性程序加以验证。

2、前任会计师工作不能作为免责理由

银行询证函回函中显示某账户已于当年注销,但审计师未将该账户包含在审计范围内,未对其保持应有关注,也未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核实,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12 号——函证》第二十一条规定。

当事人辩称相关账户注销时间为挂牌申报期事项,业经前任会计师审计确定,故未做重点关注。审计师应当就被审计事项独立作出判断,不能因涉案账户业经前任会计师确定即疏于关注该账户的相关情况。

3、被审计单位舞弊不能作为免责理由

某项目预付账款部分回函系被审计单位直接找被询证单位盖章扫描发回的复印件,合计金额占当年期末预付账款余额的 26.86%,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12 号——函证》第十四条、第十七条规定。

某项目在其他应收款审计中,未对相关协议和邮件发送的划款凭证扫描件保持应有关注,未将扫描件与原件核对,导致未发现相关协议系虚假合同、划款凭证系被审计单位粘贴复制伪造;在期后回款情况检查、预付账款细节测试时,后附的银行回单均系被审计单位自行打印的银行回款凭证,审计师未核对相关网银数据和银行对账单的记录,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01 号——审计证据》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三条规定。

当事人辩称被审计单位与对方单位串通回函,即使收到的回函为原件也无法发现其造假行为。相关协议和划款凭证等资料由被审计单位提供且经双方签字盖章,审计师未接受文书鉴定培训,无法辨别相关证据真伪。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复印、传真或通过拍摄、数字化或其他方式转化成电子形式的文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核对扫描件与原件并非要求鉴定文书真伪,是对一名合格审计师的合理要求。被审计单位串通舞弊、被审计单位提供并由双方签字盖章、审计师未接受文件真伪鉴定的培训等,均不能构成对其未勤勉尽责行为的免责事由。

4、风险评估和职业怀疑应当贯穿审计全过程

某项目在期后回款检查、预付账款细节测试中存在2 张银行电子回单号码相同但凭证内容不一样的情况,审计师未对此保持应有的关注并追加审计程序进行核实,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01号——审计证据》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三条规定。

当事人辩称在前期风险评估中并未认为被审计单位存在舞弊风险,在未知客户舞弊的前提下一般不会特别关注银行单据编号。审计师不能仅以被审计单位不存在造假舞弊的初步评估,固化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判断。风险评估应当贯穿审计全过程,保持职业怀疑的态度执行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当是对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责的基本要求。

5、前后任沟通流于形式

某项目工作底稿中显示其已和前任会计师进行了电话沟通,但未见相应沟通记录,所附书面沟通函也无盖章、签字及相应的邮寄单据,审计师无法提供实施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程序的有效证据,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3号——前任注册会计师与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第七条和第十八条规定。

当事人辩称承接前已发函沟通,前任会计师未回函并不表示当事人未勤勉尽责。《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53 号——前任注册会计师与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第七条规定后任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前应当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必要的沟通,第九条要求沟通内容应当合理、具体,并明确了至少需要沟通的内容,但审计师在工作底稿中只记录了有电话沟通,未予以记录电话沟通的内容,也未记录向前任发函及相关有效证据。

三、资产评估机构的突出问题

1、评估假设不合理

截至 2018 年末,公司累计应收财政补助 14.14 亿元,2019 年预计可收回 6 亿元,尚有大额补助不能及时收回。评估假设“财政补贴款能够及时发放,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不合理。

2、评估依据不充分

(1)营运资金占比预测依据不充分。公司预测期2019 至 2020 年营运资金占比采用的比率为 2%。而 2014 至 2018 年实际营运资金占收入比例分别为 5%、1%、1%、49%、8%;该比例不断上升系 2017至 2018年财政补助延迟发放所致。截至 2018 年末,公司有大额补助不能及时收回。预测期营运资金占比与实际趋势差异大,评估底稿未说明差异原因。

(2)产品毛利率预测依据不充分。预测期其他类产品的毛利率与2018 年度实际毛利率差异较大,评估底稿未说明差异原因。

(3)预测销售数量依据不充分。部分车型的预测期2019 至 2023 年销量较 2016 至 2018 年同类车型的实际销量增长幅度较大,评估底稿未说明差异原因。

3、评估计算错误

(1)β取值时,重复计算了可比公司。

(2)收益法预测期固定资产折旧测算中,未考虑新厂房转固及处置旧厂房所导致的固定资产原值变动的影响。

(3)收益法测算表中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原始入账价值、账面价值引用错误。

来源:投行事儿哥、证监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