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港口地区突发爆炸。造成超过135人死亡,80多人失踪和5000多人受伤,30万人流离失所,贝鲁特的海岸线等于被炸出了一个“坑”,导致贝鲁特半座城市都受到影响。事件发生后,黎巴嫩总理证实2700吨硝酸铵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巴嫩经济在疫情下本来就已经受到很大冲击,此次爆炸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爆炸所在的港口是当地粮食和医疗物资的集散地,爆炸直接导致了大量粮食和医疗物资被毁,造成物资缺乏,接下来的物资供应成了很大的问题。

造成贝鲁特爆炸的2750吨硝酸铵自6年前被扣押在港口后,既没有及时转移,保管时也没有安全措施。这枚随时都可能会爆发的巨型炸弹,好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就这样在地中海东岸最重要的港口,拥有200万人口的贝鲁特闹市区,被完全遗忘了。除了对于商业区的冲击,实际上离原爆点最近的是一大批历史建筑和国家纪念物,甚至可以说这些东西就正对着爆炸点。这场爆发名副其实是在黎巴嫩“心脏上的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我想起了2015年的天津港爆炸事故,损伤也相当惨重,后期天津港大火,牺牲了救援的百余名消防战士。当时在事发地点周围有不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第一时间往前冲,在一般人看来有违常理,但也是对于消防员却是没有选择的事。曾经看过一个采访消防员的视频,从火场里出来,接受采访,说我们就是以命换命,今天赚了,说不定哪天就成灰了。出事单位隐瞒了现场仓储物品的内容、数量,日常管理不到位,及相关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信息的缺少造成指挥上的错误这个错误用100多名消防官兵的生命来买单,真的是很令人惋惜,生命无贵贱之分,没有应该不应该,只有愿意和不愿意,因为热爱这个国家热爱人民,他们冲在最前面。五年过去了,向那些伟大的救援战士还有不幸遇难的民众致以深切的哀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幸的是,黎巴嫩自去年十月以来经济状况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黎巴嫩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高,人们普遍精通三门语言甚至更多,去欧美留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在金融和旅游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它开放的金融环境有关,黎巴嫩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也是唯一有雪的阿拉伯国家。但是却深受长期内战和以色列入侵的困扰,战后重建让政府背负了大量的债务,加上接纳了百万叙利亚难民,财政连年赤字,是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国家之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的这次爆炸,给摇摇欲坠的黎巴嫩经济又一次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爆炸后,一位老奶奶回到自己满目疮痍的家,在一片狼藉保卫的钢琴前弹起了《友谊地久天长》,也许是在怀念逝去的人,不禁让人泪目,人们不放弃,这座城市也不会放弃。在事故、灾害或者是人为的战争和暴乱中,最可怜的就是无辜的民众还有把生命奉献了国家和人民的战士们,无论是天津港的爆炸事故还是刚发生不久的黎巴嫩大爆炸,都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和警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巴嫩的这次爆炸,造成了30万人的无家可归。在黎巴嫩取景和电影《何以为家》讲述了从叙利亚国内逃避战乱到黎巴嫩的赞恩一家的故事,从难民视角讲述了逃离战火后漂泊流离状态下生活的艰辛等一系列问题。电影中有很多的角色都在承受着苦难。他们贫穷,卑微,为了维持生计付出一切,他们勤劳地工作,想尽全部办法赚钱,可却始终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造成赞恩和萨哈悲惨人生的原因和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都逃不了干系。社会的动荡让他们飘无定所,食不果腹,家庭因素决定了他一出生就要承受人间苦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巴嫩的这次爆炸事故相关人员责无旁贷,希望这样的事件再也不要发生,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需要学会在爆炸发生的时候去保护自己,希望大家学会了但是没有用到的一天。在紧急逃生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护住头趴下,最大程度地减少受伤;确保短时间内不会再次爆炸,一定要反方向撤离到最近的安全地点;尽量避开门窗、玻璃等,防止爆炸发生的时候喷射出来,尽量伏低身体。

原世界上的苦难少一些,苦难中的人们多一些笑容,早日拨开云雾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