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期3天的2020太湖人才峰会闭幕了。这个由已连续举办了三年的无锡“才交会”更名升级而来的盛会,堪称江苏无锡今年以来的第一大官方活动。会场内外,“无比惜才,锡望您来”的标语随处可见。

作为中国近现代知名的工商业名城,过去多年来,无锡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它曾接连失去了上一轮外资开放以及新世纪前十年的互联网“风口”。然而,这几年,外界会吃惊地发现,这个在高手如林的长三角城市群中似乎不显山不露水的城市,似乎突然在一些未来产业的赛道上,早已抢占了先机——比如物联网、集成电路等产业,其规模已高居全国第一、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 人民视觉 资料图

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以及各大城市间近乎白炽化的“人才争夺战”,8月5日举办的2020太湖人才峰会开幕式上,无锡市委书记黄钦表示,当前的人才竞争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资金比拼是基础,“城市的发展空间,事业平台,政务服务,文化制度,人居环境等全方位要素优化提升更为重要”。

领军人才催生了新兴产业勃兴

在招引人才上,无锡是尝过甜头的。

现在提起物联网产业,业内外言必称无锡。实际上,这是无锡“十年磨一剑”的结果。

早在2006年,无锡率先在国内掀起一股海外等高端人才聚集的尝试,通过引入“团队领头人”培育和带动新兴产业。就是在那种背景下,作为物联网前身的新型产业——传感网产业开始在无锡的大地上得以孕育,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落地无锡。

传感网(物联网)在当时的认知度近乎为零,政府的前瞻眼光、对人才的重视和扶持,以及常年的坚持,成为无锡后来“收获”物联网产业累累硕果的秘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就曾公开透露过,十年前当时他正是工信部分管科技的副部长,那时他曾到过无锡,推动传感网示范区建设,“当时大家对物联网、传感网、互联网之间的连接也没有明确概念,都是摸索着来”。

这种聚焦于新兴产业的强大攻势,与十年后成效显现。深圳市物联网公共研发平台资深专家委员齐兆勇在一个物联网产业和人才发展研讨会上感叹,“现在提到物联网,大家言必称无锡”,“但其实我们深圳在无锡之前就做了,但那时候不懂得对外说(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4月8日,大学生在无锡市春季人才招聘会现场求职咨询。人民视觉 资料图

无锡市人才处相关负责人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无锡在人才政策或者说人才吸引上已经具有先发优势。

这些人才带给无锡的效益总体上是可观的。无锡市人才处一直保持着对过去人才政策鼓励的企业进行统计和监测,到目前为止,有1400多家企业是由这类人才企业一路演变过来的,2019年这些企业的纳税额达到了102亿元,“是无锡财政投入进去的6倍”,“充分说明人才是效益最大投入”。无锡市人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些受到奖励的海归人才中,光远景能源一家一年的税收就达到10个亿元,这还不算上这些企业对就业等其他方面的带动。

高密度的税收,其背后是无锡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规模初现。

据无锡官方介绍,该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连续七年位居江苏全省第一。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物联网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分别达到全国第一、第二。

人才驱动城市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无锡人才智力交流大会上,求职者在查看招聘信息。人民视觉 资料图

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在这次峰会上就提醒说,目前无锡物联网产业还未实现大规模变现,“物联网是技术,要做成‘菜’有人买了,也就是有应用和服务了,才能够赚钱”。尽管稍后也有专家纠正称,从硬件到软件到应用,是产业发展规律所致,但更多参会人员也认同,无锡还需在物联网产业的应用上下功夫,与之相关的是,这就需要更多的更多算法人才,以及探索更多的示范应用场景。

集成电路产业,也同样存在结构问题。无锡市长杜小刚直言,国际公认的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合理比例为3:4:3,而无锡的这一比例是1:5:4。可见,无锡更多还是以制造和封测见长。

从城市竞争的角度,当前各种内外不确定因素在加剧,而无锡又坐落在人文相亲、产业高度同质化的长三角区域,无锡如何在激烈的城市中谋得一席之地、保持上游?

人才仍是根本。无锡市委书记黄钦说,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最根本优势。“回眸走过的路,无锡靠的是以实业为根,以人才为本。眺望前行的路,无锡建设世界格局中的城市,现代化形态中的城市,还将以更大的定力,抓本咬根,为蓄英才,共创未来。”

无锡市人才处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因为看到这些年来人才投入给城市带来的效益,无锡更加坚定了“还要继续加大投入的信念”。“就像今天一个企业老总说的,企业引进人才,如何留住他、激励他,是企业的事,政府要做的是对这种行为和导向进行支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之间是一个合力的关系”。

太湖人才计划升级

太湖人才计划此番升级,体现出无锡的人才观以及人才政策重心有所调整,力度也在加大。

不仅拿出最高礼遇对贡献突出者予以重奖——无锡市对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汉院士团队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这在全省的地级市层面是第一个兑现如此高额度支持政策的城市。

在科创人才之外,无锡的太湖人才计划2.0版本,也将乡土人才(非遗传承人等)、社会事业(教育、卫生)人才也纳入其中。比如,在今年抗疫期间走红的上海感染科专家张文宏医生团队也获得了无锡送出的真金白银的奖励。

无锡市委书记黄钦提及了无锡的几个优势因素,比如,它是江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无锡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房价收入比等很有竞争力。无锡已连续三年被中国社科院评为内地最佳宜居城市。

把人才引进来相对容易,让人才真心留下来创业创新并不容易。人才最为看重的因素,除了其才华是否有能够得以施展的空间外,还比较看重他所处的城市是否有公平、务实、宽容的制度环境和体制机制。

无锡市人才处处长沈晓萍向澎湃新闻表示,以往的人才政策更多是一个单项计划,但现在是从体制机制的角度,把“服务政策、机制、平台、服务、生态”这5个维度都考虑进去。并且在体制机制上有更多突破和创新。

比如人才评价,不能单维度的以原来传统的计划的眼光或者政府的眼光去评价,更要更多以市场的眼光来判断。“我们现在可能不仅仅看这个人学历,而更重要的是看企业给他的薪酬。如果是企业高薪聘请过来的人才,这个人肯定是企业所需的所认可的,政府就会拿一些政策出来做补贴,给你降成本。”再如,人才的金融支持上,“我们会看市场资本已经看准预判的项目,将其作为优先项目进行补贴。”

与以往“引才”有所不同,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知识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地理制约因素的印象在减少,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教育、经济等因素交织,各大城市对高科技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无锡对人才吸引的重点越来越放在知识整合和对接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平台整合促成技术外溢的柔性引才。

有多位参会企业家就此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长三角地区互相比拼竞争的氛围很热烈,人才奖补政策也多会趋同,最终是否能发挥作用,靠的还是“执行能力”,以及“谁可以率先突破分割在不同部门的人才政策壁垒”,比如将人才政策与后续产业市场应用、产业基金投资等环节打通链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