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昭觉8月8日消息(记者王启慧)“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在四川凉山昭觉县,彝族女孩吉好有果和妹妹对着镜头唱起了歌。

从西昌城区出发,行车80多公里,翻过两座大山,再走20多分钟,抵达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这里就是吉好有果的家,也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的“标本”。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吉好有果家是他看望慰问的第一户。那时,吉好有果就为总书记唱了一首《国旗国旗真美丽》,总书记带头鼓掌,称赞她唱得好,发音很准。

  翻过贫困的“山” 搬进新生活

三河村深处大凉山腹地,平均海拔2520米。过去,吉好有果一家住在低矮的土坯房中,正屋就一个房间,面积不到20平方米,既是堂屋,又是卧室,还是厨房,里面摆放了四张床,还有烧火做饭的火塘。房间内光线昏暗,从大门进入屋内还要弯腰。吉好有果一家的居住环境,也是三河村大部分村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7月,吉好有果一家在新家合影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改善村民生活条件,2018年初,三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2019年2月11日,吉好有果一家作为首批搬迁的村民正式入住新家,100平方米的四室一厅,配备了床、沙发、电视柜等家具,另外还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和储物室,黄墙灰瓦,采用半木结构,颇具彝族传统民居特色。今年5月,全村151户贫困户都已经搬入了新家,村民们比邻而居,比以前更加亲密。

  三河村的春天:打开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章”

居住环境改善只是三河村脱贫攻坚工作打开的“前半章”。易地扶贫搬迁之后,保证村民有稳定收入才是过上好日子的关键。

就像吉好有果唱得那样,搬新家后,日子也变得像春天的花一样。父亲吉好也求将卧室空的地方利用起来,开了村里第一个小卖部。以前村里没有小卖部,大家想买点日用品,需要花半小时到乡上去采购。小卖部营业后,每天下午,他家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村民们结束一天的劳作,都会去买点零食、饮料、啤酒,拉拉家常。今年4月,吉好有果和姐姐、妹妹一起去了西昌的学校读书。“学校很大很漂亮,我在新学校交到了好朋友。”吉好有果在接受采访时开心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好有果(右)和妹妹(左)

小卖部的生意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吉好也求的妻子带着3个孩子在西昌读书,这笔钱刚好够她们每月的开支。加上吉好也求在村里的工地打工,同时还养了猪、牛、鸡和30多箱蜜蜂。曾经人均年收入不过2000多元的吉好也求一家,就在去年年底,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12800元,是2014年的6.5倍。

“努力把种植、养殖做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谈起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吉好也求笑着说。

吉好也求一家的变化是三河村脱贫路上的“缩影”。为了实现高质量脱贫,除了“两不愁三保障”外,村里还通过种养殖土豆、光叶紫花苕、乌金猪、西门塔尔牛等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通过农民夜校、网校等提升村民技能;村里还支持并鼓励村民外出务工,2019年,村里劳务收入达364万元,实现年务工人均收入2.14万元。

三河村新居

如今,村里有了新房、新路、新产业,村民们有了新生活。“2019年,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9000元,今年预计会达到1.2万元。”三岔河乡综合帮扶队队长、原三河村第一书记张凌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年,三河村可以实现高质量脱贫。

  脱贫持续发力 “后半章”仍在继续

记者了解到,未来,三河村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规划,在对三河村旧址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同时,还将新村旅游综合体纳入进来。事实上,今年6月,三河村已被确定为四川省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同时,西昭高速建设、州级脱贫攻坚实景博物馆建设也将为三河村发展带来多重机遇。

放眼全县,相较于三河村一村的脱贫,昭觉整县脱贫任务更重。地处高寒山区、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昭觉在脱贫路上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更多。今年年初,全国还有6个贫困发生率达到10%以上的县,昭觉县就在其中;四川有7个未脱贫摘帽的县,昭觉县也在其中。

易地扶贫搬迁之后,昭觉正努力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通过这几年脱贫攻坚的努力,贫困发生率从31.8%降到了11.2%,已经脱贫的有15239户67500人。我们全县3.3万人在今年要脱贫摘帽。”昭觉县副县长廖宇超说。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章”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