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振宇

长期在基层一线采访,经常被一些人和事感动,但要说令人至今仍难以忘怀、回想起来历历在目的,当数悉心照顾瘫痪丈夫50年的黄桂英、改嫁后将婆婆接到家里照料的肖秀清和照顾无亲无故瘫痪病人22年的周咏申。

下面要讲述的,就是他们三人的故事。

黄桂英:悉心照顾瘫痪丈夫50年

第一个故事,是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50年的好妻子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湘潭县第一届道德模范和湘潭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的获得者——黄桂英。

1963年,17岁的黄桂英与湘潭县排头乡辰山村的颜家福结婚成家。第二年大女儿的到来,给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1966年、1969年,儿子和小女儿相继出生。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尽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小女儿出生那年,不幸接二连三地降临到这个温馨的5口之家。

先是颜家福感觉到手足关节发麻酸痛,浑身乏力,到医院检查的结果是患上了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

为给丈夫治病,黄桂英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由于没有条件获得更好的治疗,颜家福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卧床不起。祸不单行,几个月大的小女儿因病夭折。

望着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丈夫和一双年幼的儿女,黄桂英整日以泪洗面。

离婚、改嫁?还是……

多少个不眠之夜,泪水一次又一次地打湿被褥和枕巾,在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黄桂英坚强地做出了抉择——留下来!留下来照顾瘫痪的丈夫,留下来抚育一双年幼的儿女,留下来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为了不让自己的决心动摇,为了让丈夫放心,黄桂英主动到医院做了节育手术。用黄桂英的自己话说:“就是为断掉改嫁的后路。”

这一年,黄桂英24岁。

一日三餐要人喂、大小便要人接,身体一天要擦三遍以上,对于躺在床上的颜家福来说,这些还只是最简单的要求。颜家福特别爱干净,衬衣要穿白色的,被子要盖红色的,一日三餐必须按时吃,房子里不能有任何异味,稍不如意,就骂人丢东西,生气不吃饭。

又要挣工分养家,又要照顾病人和孩子,黄桂英不知要比常人多付出多少辛劳。

也许是长年闷在家里的缘故,颜家福总喜欢听外面的新鲜事。黄桂英就当起了丈夫的“小广播”,每天趁着喂饭等时间,她都要把自己在外面看到或听到的大事小事天下事,左邻右舍芝麻蒜皮琐碎事,一一讲述给颜家福听。

上世纪80年代,晶体管收音机在农村仍是十分稀罕的物件,在家里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黄桂英硬是把从牙缝里抠出来的钱拿出来,给丈夫买了一台收音机。从此,收音机成为颜家福了解外界信息的最好渠道,30多年里,颜家福用坏了十多台收音机。

正因为有了黄桂英的“小广播”和收音机,卧病在床的颜家福还成了当地有名的“百事通”。

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几十年里颜家福身上竟然没有长褥疮,就连房间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

直到2018年颜家福去世,近50个年头,17000多个日日夜夜,黄桂英无怨无悔。

肖秀清:改嫁后带着婆婆一起过

接下来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是一个好媳妇,不,是一个改嫁了却胜过亲生女儿的好媳妇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肖秀清。

1995年,20岁的肖秀清嫁到湘潭县石潭镇屯下村杨家,婚后一年,肖秀清为杨家生下一个男孩。

2002年,肖秀清丈夫在企业一次安全事故中不幸身亡。

这次意外,对原本就有智力残疾的婆婆宋喜忠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老人病情明显加重,连日常生活都得有人照料。

面对年老多病的老人和年仅6岁的儿子,肖秀清强忍丧夫之痛,咬牙挑起了家里的重担。这年,肖秀清27岁。

2004年,肖秀清改嫁到距屯下村仅两公里的双红村。

结婚前,肖秀清向丈夫楚忠良提出的唯一条件是:人可以嫁过来,但她和儿子的户口仍放在屯下村,还要经常回屯下看望公婆,照料他们的生活。

在最初的几年里,两位老人生活尚能自理,肖秀清隔三岔五带上儿子往屯下那个家里跑。有时还住上一两天,为老人干一些重活,准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更主要的是陪老人说说话,让他们看看孙子,得到心灵上的安慰。

2012年,公公去世,留下婆婆独自一人生活,在那段时间里,肖秀清每天都往屯下跑。肖秀清说,婆婆是典型的“三不认得”(不认得钱、不认得秤、不认得路),连饭都不会做。

一边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一边是才几岁的小儿子和离不开她的家。

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于是肖秀清动起了把婆婆接到家里一起生活的念头,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当肖秀清两口子去接老人时,老人死活都不同意。肖秀清便找来杨家的亲戚一起做工作,老人终于同意搬过去。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婆婆,肖秀清放弃了刚有起色的养猪事业,空闲的时候就邀几位邻居来家打牌聊天。“这样人来人往的,喜欢热闹的老人会更开心,自己也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来照顾老人和这个家。”肖秀清说。

老人至今一直随肖秀清生活在新家里。

在新家里,老人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尽享天伦之乐。

周咏申:照顾非亲非故瘫痪病人22年

我们要分享的第3个故事,是一位照顾非亲非故瘫痪病人22年的好心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周咏申。周咏申照顾的病人叫贺祥和,两人同为湘潭县乌石镇锦绣村人。

1990年,贺祥和因病瘫痪在床。

开始时贺祥和由兄弟姐妹雇人护理,因贺祥和脾气暴躁,动不动就骂人摔东西,几个护工都被他气走。

正当贺家人左右为难的时候,有人推荐了周咏申。

“贺祥和脾气不好,前面的几个人都是被他气走的,你何必去受这个罪?”“你才40出头,应该找个女人、成个家,生个一男半女,将来老了也好有个依靠,你这一去,谁还愿意嫁给你?”得知周咏申准备去贺家照顾贺祥和,亲戚朋友都来劝他。

周咏申只丢下一句话:“一个大活人瘫在床上,总得有人管。”

就这样,周咏申带上简单的行李,住进了贺祥和家。这一年是1992年,周咏申43岁。

按照当时与贺家兄弟姐妹的约定,贺家每天给两块钱的工钱。开始时钱还给得比较正常,慢慢地便给得少了,到最后就干脆没给了。

“钱是小事,有钱没钱病人都得有人照顾,何况自己还年轻,有的是力气,一边种田干活、一边照顾病人,我还不信养活不了这个‘家’。”周咏申说。

种田种菜、养鸡养鱼,打零工挣钱 ,周咏申把这个“家”料理得像模像样。

周咏申说:“那以后的10多年里,吃的是自己打的粮、自己种的菜,养的鸡、鱼则用来改善生活,小日子过得还真不错。”

随着年龄渐大,贺祥和不仅病情加重,还得了新的毛病,经常需要打针吃药。加上病人床前离不得人,周咏申体力也大不如前,无法打工挣钱,经济上一下子变得紧巴巴的。好在后来政府给贺祥和发了低保,两人60岁后均有了“五保金”,这个“家”才得以勉强维持。

2014年6月5日,68岁的贺祥和撒手西去,在送葬的人群中,周咏申独自伤心流泪:“是我无能,让贺大哥到死也没过上好日子。”

2019年8月,周咏申登上了“湖南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