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出现在文人作品中比较频繁的几类女子形象,都有哪些呢?

一类是待字闺中的少女,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一类是夫君远走的思妇和怨妇,怀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再凄凉一点,是弃妇,曾经经历过美好的爱情,最后夫君却始乱终弃,留她自己暗暗伤神。

还有一类,就是歌妓,歌妓在文人的世界中扮演着一种特殊的角色,她们往往是文人眼中“爱情”的代言词,古代的礼教森严,结发夫妻能够有爱情的,很少很少,更多的,只是一个文化上的符号,是道德所束缚的关系。

所以文人的爱情,也就从多才多艺,又善解人意的歌妓上找,写歌妓的作品也比较多。

这几类女子都有一个共性,她们或者是仅仅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之中,是凭借想象捏造出来的一个社会中的角色,或者是诗人们平日里所能接触的人。

一直到盛唐以前,文人们的笔墨,很少有涉及到下层群众的普通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其诗境】

而那些出身普通家庭的女子,基本也没有接触诗人的渠道,对离自己生活很遥远的文学也不怎么感兴趣,所以在流传下来的诗篇中,很少有关于她们的记述。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为“贫女”鸣不平的诗篇。诗中所写的对象,是一位心灵手巧,自视甚高,节俭持家的好姑娘,却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好衣服,好的化妆品,也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归宿。

诗的作者是秦韬玉,是中晚唐时期一个不太出名的诗人,他出生在一个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所以家教还是比较好的,很小的时候就词藻丰富,擅长歌吟,可是真正到了科举考试的时候,却累举不第。

后来依附了当时权势很大的宦官田令孜,给他充当幕僚,混得了一官半职。中间遇上了黄巢起义,韬玉从僖宗入蜀,后来被特赐进士及第,田令孜也一直提拔他,官至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其人生的最后一段却不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典原文】

贫女
唐代: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条分缕析】

从上文的背景中,我们也能看出,秦韬玉的大半辈子都是不太顺利的,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当着无关痛痒的小官。

过得憋屈,自然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伤,更怀着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诗中的贫女形象,因为没有很好的外部修饰,并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归宿,其实就是秦韬玉对自己处境的描述,这首诗,也因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

不同于其他诗的起承转合,层次分明,这整首诗,都是贫女的自叙。

第一句叹自己没衣服,也没媒人,自己这蓬草搭起来的破门,从来就没有迎接过街上卖的,绮罗的香气,也就是自己从来没有穿过这么好的衣服,想要给自己找个媒人,却更加为自己感到悲伤。

为什么悲伤,第二三句开始进行自己与其他女子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会欣赏喜欢我高尚的格调呢,一个一个都只知道追求当下流行的妆容罢了。

我自信敢夸耀自己十指灵巧,能够做出精美漂亮的衣服,也绝不会天天画眉,与其他女子争个短长。

说了这些,贫女又回到了自己没人欣赏的现实,所以悲从中来。

看着手里的针线,我恨啊,每年都做了这么多好看的衣服,只是为别人做嫁衣裳罢了,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呢?

读完下来,这首诗的布局结构还是有层次的,通过回环反复的酝酿,贫女自怜自艾的悲凉,对时代的感慨都更加的深刻。同样的,贫女身上所带有的作者的情感,作者那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懑和不满,也就一清二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