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疫情影响,国内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比较明显,因此上半年的货币与财政政策都更为积极。由于全球当前普遍采用超规模QE政策,所以国际货币溢出效应较强,这令国内出口强于预期,而随着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恢复,内部流动性开始呈过剩现象,这就要求央行合理收拢流动性。

一、积极财政政策为货币政策留下空间

国内今年在财政方面上调了赤字率,财政部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筹资等方式增加地方可用财力,支持基层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工作,这对稳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中央对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空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达到83915亿元,比上年增加9500亿元、增长12.8%。而特别国债以及减税降费等对“六保”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财政部发布《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显示,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5万亿元。预计全年新增减税将超2.5万亿元,这对主体市场的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

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令“新基建”有了可靠的保障,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国内经济恢复势头比预期好一些,并非国内外一些评论所认为的“弱恢复”,这令货币传导加速,国内流动性大幅提高,这给央行货币政策调整争取了空间。

二、出口明显强于预期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为了应对疫情普遍采取了超规模纾困政策,在国际货币严重超发周期,超发货币必然会有一部分转为进口需求,所以国内的外需情况并没有预期那么糟糕,尤其是防疫产品出口的激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的下滑。

从贸易数据来看,7月我国进出口2.93万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大增10.4%;进口增长1.6%,贸易顺差为4422.3亿元,增加45.9%。

从外汇储备来看,中国7月外汇储备31543.9亿美元,环比增加420.61亿美元,连续四个月增加。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859亿美元,与GDP之比为1.3%,直接投资顺差187亿美元。二季度境外投资境内证券净流入逾6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显示人民币资产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由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情况进一步改善,这令中国经济的内外双循环有了更稳定的基础,再加上国内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双积极,中国经济恢复情况好于预期,这在制造业与服务业PMI等数据上也得到了相应的证实。

三、国内流动性加速令央行收紧流动性

由于国内经济恢复较快,货币周转开始加速,在国内国际双向流动性增强的情况下,国内流动性开始呈过剩现象,房价、股市以及大宗商品等价格都出现了明显上涨,通胀快速上行压力增强,房地产泡沫问题更加严重,这对国内经济形成了系统性威胁,这就要求央行适时解决流动性与通胀之间的矛盾问题,要求央行加强市场风控,所以央行近两个多月来逐渐在收紧流动性。

本周央行共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同期有28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全周实现净回笼2700亿元。而6、7两个月央行已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12277亿元,近9周内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已超1.5万亿元。

6月,央行共开展15400亿元逆回购操作和2000亿元MLF操作,由于6月共有156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和7400亿元MLF到期,从全口径测算,6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5600亿元。

7月,央行共开展7700亿元逆回购操作和4000亿元MLF操作,由于本月共有114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和6977亿元MLF到期,从全口径测算,本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6677亿元。

四、央行货币政策转为稳健

由于上半年M2增速过快,因此在经济明显回升过程中,在国际货币溢出效应的助力下,国内流动性明显出现了过剩现象,所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连续回笼资金,这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转向稳健,央行在降低国际货币推动的输入型通胀预期,适时缓解内部流动性过剩的压力,避免在经济稳健恢复期出现高通胀的传导,以免为后期经济的稳定带来复杂变量。

从货币政策来看,下半年降息降准的概率大幅降低,国内的宽松货币政策正在根据市场的好转而在适时收敛,未来的货币政策将会更为稳健,以达成经济增长与系统性风控的均衡。(本文系馨月说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网易号馨月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