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丰县嘉定镇辖39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委会(今年初已划入县城市社区管委会管辖),693个村民小组,为赣南乡镇中的常住人口第一大镇。在一本《信丰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汇编》中,嘉定镇“七大发力”特色做法尤其醒目,如一道道律动的音符意味深长。

嘉定镇“十三五”省级贫困村金龙村首先跃入我的眼帘。这是个地处嘉定镇东南的偏远山村。2017年5月初,我参加“走遍信丰”调研活动,第一次走进了它。而在更早的时候,我对它的印象用“七零八乱”来形容,似乎有些过分,但某种现状确实是这样。比如村委会办公场所破旧不堪,村里基础设施薄弱,项目无着落,集体无收入,仅靠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村民摇头说,遗留的稀土尾沙堵塞河道,泥巴烂路遍地疮痍,七成山岭、田土和池塘闲置撂荒……一位乡贤叹息,他儿时的青山绿水哪去了?

穷则思变,敢叫旧貌换新颜。新一届金龙村“两委”加大党风、政风学习教育,修建通组公路,拆除危旧土坯房,平整土地,浆砌水沟,加固河堤,种植柳树,绿化草皮;新建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卫生所、休闲广场、足球场,翻新特色民宿、农家乐;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精准扶贫就业培训基地;创办莲子、水蜜桃、有机蔬菜基地;打造“鱼跃金龙”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点,形成“一亭登望远、一带贯村组、一线吃唱玩”格局;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每户贫困户增收3000多元。实施增减挂项目,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以上,村里整体面貌来了个华丽转身。

岭背小组张诗德,村民称他为“励志爷”。他的儿子前几年走了,儿媳改嫁,留下中风的老伴和未成年的孙子。2017年,张诗德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国家扶贫政策。于是,他利用自家20亩荒山种植800棵脐橙,套栽甜玉米、花生以短养长,增加收入。张诗德不忘其他百姓,带动了四五户农户种植果树,望着一片片丰收在望的“黄金果”,他喜上眉梢,再过两三年,全家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与张诗德同病相怜的张某福,他和妻子均年过古稀,独子患精神病,上初中的孙子却叛逆地辍学在家,通宵达旦玩手机游戏。老人对此束手无策,泪流满面。有人点拨他,去找驻村工作队伍书记出招,让其孙子戒掉网瘾,重返校园。

经了解,伍书记意识到务必送小孩去专门医院作心理矫正治疗。伍书记想起一位校友是市某医院医生,马上打通电话联系。医院极为同情张某福一家处境,很快约定时间安排就诊。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小孩身心逐渐康复,体重增加了,性格也变开朗了。他回归校园后表现良好,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老人逢人便说,要不是有好心肠的驻村工作队,他一家就这样衰落下去了。

嘉定镇其他村的脱贫情形同样亮点频现,我姑且以“一滴水”的方式采撷出来。

胜利村下围小组村民彭春莲,因家庭极为不顺的缘故,一气之下带着儿子外出谋生,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2018年,她的丈夫病情恶化,婆婆年迈多病卧床,彭春莲对此毫无知情。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方打听、寻找,联系上了她,劝导她回家照顾他们。心地善良的彭春莲不计前嫌,毅然辞去工作,重归家庭。帮扶工作队请来施工队,修缮她家的破旧房屋,帮助她的儿子申请了教育补助,为她申请了公益岗位,做了村里的保洁员。彭春莲一家刚刚有了起色,病情加重的丈夫离世,经她精心照料的婆婆也归山了。亲人的离世、生活的重创,没有打垮她的意志,她一心扑在保洁岗位上,每天一大早还骑上电动车,载满蔬菜到五公里外的菜市场去卖。摘了“贫穷帽”的彭春莲说,如今自己收入稳定,儿子也上班了,每天过得充实,对未来信心十足。

长生村贫困户张秀玉,十年前被摩托车撞伤,腿脚落下后遗症,父母、大哥相继离去,侄子由他抚养,自己一直未成家。无独有偶,山塘村朱银姣,中年丧夫,膝下有一女,靠打零工度日。镇村干部获悉两家境况后,从中牵线做媒,撮合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张秀玉的本分、憨厚拨动了朱银姣的心扉,朱银姣的贤惠、勤快博得了张秀玉的深爱。张秀玉拥有了一份公益性岗位“护林员”工作,朱银姣操持家务、耕种农田,重组的四口之家和和美美。

贴近嘉定,悠扬的佳音在回响,强劲的捷报在频传。

来源:本报消息

预审:高美铃 齐菲斐

核发:李松云 尹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