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门唠嗑”,怎么显得是那样的“不务正业”。但是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的红会社区正是通过这“不务正业”的一连串“操作”,完成了“长安格”的第一步“试水”。

据了解,红会社区共有17个老旧院落,里面住的都是十几年的老街坊。“平常有什么闹心事,大家就一起谝一谝,唠叨完了,心里的憋屈也就没有了。”倚在单元门旁的朱大姐快人快语。结合着辖区的情况,红会社区率先推行了“串门唠嗑”的网格员,每天深入院落,倾听民众“牢骚话”,解决群众“烦心事”,楼道间、石桌旁、树荫下……都成了“百姓说事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办工作人员称,在过去社区为了提供契合群众需求的精准化服务,也进行过尝试,但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是没能系统的对群众需求进行集中摸底、分析研判、分类施策。“何不就沉下身子走近每家每户,通过倾听百姓闲谈,第一时间捕捉、收集、反馈各种需求和问题,尽早尽快的给予解决呢?”

在这“串门唠嗑”期间,网格员们把采集到的数据在不自觉间汇集成册,形成了一套非常详实的院落基础信息。怎样用好用实这些基础信息,弥补基层治理的缝隙,成为了红会社区下一步思考的问题。

“细”是进一步的核心。在前期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建立动态更新的“社情民意库”。同时,通过进一步细分服务对象,将辖区933户居民分为7类:孤寡、空巢、军烈属、贫困、残疾等,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在信息汇总表上,最终升级成了更加直观的“彩虹民情图”。

“彩虹民情图”到底能不能真正的体现“民情”,“网格员队伍”很关键。为打造一支“管得宽”的网格员队伍——尚德街坊,红会社区充分发挥社区中热衷公益、党性过硬的党政机关退休人员一同担任“网格员”,楼栋长、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或其他志愿者,也纷纷加入。如今,尚德街坊的队伍已达到800余人。

华商报记者 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