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孔子时代,读书并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至少不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孔子本人就说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孔子要大家做什么呢?原来是“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言下之意是,读书并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行孝,是行仁。

而孔子的弟子子夏更进一步,他说如果一个人对人能言而有信做事能竭尽全力,那么就算他没有读书,也可以认为他读了书。“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孔子及其弟子一致认为,读不读书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要尽力去行孝道、行仁道。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孝,有了仁爱之心,并且躬身去实践它,这比读书重要,而且重要得多。因为读书本就是为了让人们学习行仁行孝。

古人把行仁行孝放在首位,而现在读书被放在了第一位,行仁行孝却被忽略了。家长逼着孩子把读书放在第一位,孝不孝仁不仁的压根就不用管也不让孩子管了。只要孩子学习好,家长可以容忍孩子的坏脾气,可以对孩子的其他方面不闻不问,甚至可以笑对孩子的不孝。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人格不够健全、思想不能独立也没有独特个性。家长和学校一起,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只会读书却无能无情的学习机器,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有的家长和学校虽然成功把孩子送进了名校,但孩子们却从来对他们没有丝毫的感激,甚至还从心里对他们抱有成见。他们这样其实也有一定道理,毕竟是家长和老师把他们的天性扼杀在了摇篮里。还有更多家长虽然费尽心思,投入了巨额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不仅没有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还学会了早恋、打架斗殴,甚至有些孩子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吸上了毒品。还有的孩子由于不堪重负,或者心理脆弱,受不了打击,而选择轻生,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人生还未真正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在的教育本末倒置。我们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做人,然后再成才。只有先让孩子学会生活,拥有健全的人格,重视培养孩子独立的思想,发展孩子的独特个性,然后再去用心读书学习,这样的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遗憾的是,能认识到这一点的家长不多,能认识到这一点的学校不多,能意识到这一点的孩子更少。更可怕的是,这种只会学习的机器还在被大批量复制、生产中,并且每年都会按时按量投放到社会中,成为社会这个大机器里的一个个零件。一个个问题零件被投入到社会上,这个社会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集合了所有毛病的问题机器。

家长们与其花大价钱让你的孩子学会读书,不如花时间和精力教你的孩子学会做人。否则等你老了,可能会面临既无人给你尽孝送终,也无钱给自己买棺材入土为安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