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话题

西汉文宗司马相如一生中曾经三次走出蜀地,游历中原。其中第二次出蜀的经历尤为曲折。通过赀选的司马相如来到汉景帝身边做了武骑常侍,可他却主动递交辞呈,前往梁国游宦。

从中央到藩国,从武骑常侍到梁国诸生。司马相如的仕途越走越艰难,这一切都要归咎于他向汉景帝递交的那份辞职报告。可是在汉朝干得好好的司马相如为什么要辞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连浅近文言都变得与我们的生活格格不入,至于一代文宗司马相如写的那些生涩古奥、铺采摛文的汉大赋,别说普通读者无人问津,就是在专业研究领域之内,也是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存在。

可是,这位西汉文豪的作品虽已离我们远去,他的名字却仍不时被人提起。我想,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和卓文君之间那段“归凤求凰”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凤求凰”究竟是一段怎样的遇合呢?唐代大诗人杜甫大概相信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存在坚贞不渝的爱情,否则他就不会写下“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晚年病卧茂陵、已近垂暮的司马相如仍然深深地眷恋着卓文君——的诗句。

可是2007年王立群先生登上百家讲坛,谈起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姻缘际会,却坚称这是一场劫色劫财的大骗局。一边是“焦仲卿”,一边是“陈世美”。这两副司马相如的面孔就像戏台上的红脸与白脸一样,根本没法儿调和。司马相如究竟为什么要追求卓文君,他的真实动机是什么呢?

要拨开迷雾,厘清“归凤求凰”的来龙去脉,我们的话题还得从司马相如的前尘往事说起

司马迁在他为相如所做的传记中提到,这位大文豪一生曾经三出蜀地,客游中原。他与卓文君的结合乃在第二次倦游归蜀之后。两番北游在司马相如的人生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因此种下了他求婚于文君的前因

说起司马相如的第一次出游,可能有一部分读者在阅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发现它的存在——也难怪,太史公对这件事的记载实在太过简略了: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时期的蜀汉学者秦宓在他撰写的《蜀志》一书中解释说,司马迁所谓“相如既学”,是指司马相如受蜀郡太守文翁的派遣,往中原学习儒家经典(即所谓“七经”)。

这是司马相如一生中极其重要的游学经历,而它带来的影响则是双重的:对当时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的蜀郡来说,因为司马相如的学成归来、传教布道,开化了蜀地的风气,以致许多年后,班固都不禁赞叹说“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襃、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敎,相如为之师。”(《汉书·地理志》)但司马相如本人并不愿意成为一位像孔子那样的教育家。他更倾慕战国名士蔺相如的生涯。

西汉去战国未远,士林风气犹有战国余习:重事功、尚名利。相比于栖栖遑遑、四处碰壁的孔子,鼓唇摇舌而致卿相之位的苏秦、张仪才是西汉读书人更愿意追慕的偶像

与司马相如同时代的东方朔曾借《答客难》哀叹余生也晚,没能赶上那个诸侯力政争强、游士风云际会的黄金时代,因而做不出一番比肩苏秦、张仪的事业来。这番喟叹,过了一个世纪之后,竟然又出现在蜀郡后进扬雄撰写的《解嘲》一文当中。战国积习对西汉士风的影响之深远,于此不难窥见。

司马相如东去求学,虽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但这种深造方式本身还是走在了苏秦、张仪等前辈游学、游宦的老路子上。所以司马相如对战国名士蔺相如的心驰神往并不奇怪——蔺相如不但屡挫强秦、致位上卿,而且他的平步青云还广受好评,不像苏、张那样招来物议纷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学树立了司马相如的人生目标,但要达成这个目标,他还必须经历游宦的考验。为了成就一番蔺相如那样的事业,司马相如通过赀选,第二次走出蜀地,来到孝景帝身边做了他的武骑常侍。

虽然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年轻人有点儿口吃,不像蔺相如那样舌绽莲花、嘘枯吹生,但他自信有一套求取万户功名的本领:司马相如怀里的那支生花妙笔,哪怕放眼整部中国文学史,能够与他匹敌的人也是寥寥无几的。

可是,就在司马相如游宦京师的那段时间里,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他谎称自己的健康状况出了问题,向孝景帝打了一份辞职报告,跳槽去了梁国

照常理来说,一个人想要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他首先得找一方宽阔的舞台。而相比于京师长安,梁都睢阳的局限显然太大。那为什么司马相如还要离开景帝,前去梁国呢?这不是和他追慕蔺相如的人生理想南辕北辙了吗?这个问题从来是被人忽略的。

许多研究著作在提到司马相如病免游梁的时候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司马相如不喜欢武骑常侍的职位。至于选择梁国作下家,则是同类相吸的结果——当时的梁国聚集了邹衍、枚乘等一批文化名流,司马相如是因为与他们同声共气,才被吸引到梁国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个人私意以为,这绝不是司马相如病免游梁的真实原因。要揭秘他的动机,我们得从司马相如递交辞职报告的时间上打开突破口。《史记》载:

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据太史公所说,司马相如是趁着梁孝王来朝的时候改换门庭,跟随孝王一起去往梁国的。而《史记·梁孝王世家》显示,在孝景帝执政的17年里,梁孝王总共留下了5次入朝京师的记录。分别是:

⑴ 二十四年(《史记》用梁孝王纪年,指公元前155年),入朝。

⑵ 二十五年(公元前154年),复入朝。

⑶ 二十九年(公元前150年)十月,因为梁孝王入朝。

⑷ 同年四月之后,再次入朝。

⑸ 三十五年(公元前144年)冬,复朝。

司马相如是在上述哪个时间去往梁国的呢?《司马相如列传》说到,去往梁国之后,司马相如在那里待了几年,直至梁孝王去世。梁孝王薨于公元前144年,也就是最后一次朝觐京师的数月之后,由此我们可以排除上述时间列表中的⑴、⑵、⑸三个选项。

⑴、⑵两个时间点距离孝王之死太远,都在10年以上,而最后一个时间点又太近,仅有数月之隔。司马相如只有在公元前150年去往梁国,直到公元前144年梁孝王薨逝之后离开,才符合太史公所说“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的史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公元前150年梁孝王前后两次来朝,司马相如该是在哪一次跟随他之国的呢?我认为只能是前一次,即公元前150年岁首的那一次。汉廷对诸侯朝觐之期是有明确规定的。自文帝以降,往往5年一朝,至孝武执政,改为3年一朝。虽然这个规定并没有严格执行,但一年之内两朝天子,绝对是极不寻常的,其中必有重大事故发生。

梁孝王之所以在公元前150年岁首朝觐之后又第二次来到京师,是因为罪行败露,特地前来请求孝景帝的宽恕。在当年的4月,梁孝王曾秘密派遣刺客潜入京师,武力翦除反对他的汉朝大臣。袁盎等十几位大臣因故罹难。孝景帝严旨缉凶,很快从刺客的口中撬出了梁孝王买凶杀人的罪证。梁王眼看罪行败露,这才又一次来京,因长公主向孝景帝负荆请罪。

《史记·梁孝王世家》载,这一趟入京,为了表示自己悔罪的虔诚,梁孝王把随行的梁国车骑悉数留在了函谷关外,只带了两个随从,乘着一辆布车悄悄去了长公主刘嫖的府邸。

这就是说即便梁王入京,司马相如也不可能在此时见到梁国的文学侍从如邹阳、枚乘等人。更何况梁孝王干犯天宪,迹近反逆。司马相如就算再蠢,也不会在这当口给盛怒的孝景帝打一份辞职报告,要求前往梁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我们通过排除法就可以顺利地将司马相如病免游梁的时间锁定,就在公元前150年岁首的那次梁王入朝之时。而一旦这个时间点浮出水面,司马相如游梁的动机恐怕就不是“追逐文学梦想”那么单纯了

为《史记》作补书的西汉博士褚少孙说,诸侯朝觐京师,逗留的时间照例不会超过20天。可这回梁孝王到京,一待就是半年。之所以耗了这么久,那是因为梁孝王倾尽全力,打了一场惨烈的储君争夺战。

梁孝王于10月岁首到京,两个月后(即春正月),孝景帝突然颁下诏旨,宣布废黜庶长子刘荣的太子名分。

早在七国之乱爆发前,梁王入朝(即公元前154年的那次朝觐),孝景帝就曾亲口对他承诺过:“千秋万岁后传于王”(至于孝景帝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承诺,其中内幕非常复杂,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参看我从前撰写的文章《汉景帝传位于梁孝王?这场储君之争,兄弟俩都在假戏真做》)而对这个承诺,景帝和孝王的母亲窦太后也是支持的。现在刘荣被废、太子出缺,梁孝王当然要为储君之位奋力一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王此次到京,一来因为他在戡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立下殊勋,二来他又是窦太后最溺爱的小儿子,孝景帝给予梁王的礼遇可谓空前绝后。不但恩准梁王时时与天子同辇,甚至连梁国的侍中、郎官和谒者出入汉朝宫禁也都享受与汉朝宦官等同的待遇。

这就意味着梁国侍从有机会与汉廷郎官发生频密的接触。作为孝景帝身边的武骑常侍,司马相如应该是在这种情况下才结识了邹阳、枚乘等梁国的文学侍从之臣

此时的司马相如在孝景帝身边正郁郁而不得志,因为景帝“不好辞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纵有生花妙笔,也无所用武。可是有望继位的梁孝王刘武与胞兄刘启就大不相同。

梁王雅好辞章,梁国文士荟萃。这都预示着司马相如有可能投其所好,博得梁孝王的青睐。司马相如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把自己的仕途前景押宝在了梁王继位这件事上,这才孤注一掷,病免游梁的。只可惜,这一注几乎让他输了个倾家荡产

梁王争夺储位,虽然前有孝景帝的承诺,后有窦太后的支持,但以袁盎为首的许多汉廷大臣都坚决反对,以至于力挺梁王的窦太后最终也不得不做出了妥协。

经过四个月的激烈争夺,到公元前150年夏四月丁巳,孝景帝宣布册立胶东王刘彻为新太子,梁王在这场储君争夺战中宣告失利,只得铩羽归国。而此时的司马相如呢?辞职报告已然递上去了,总不能再向孝景帝要回来吧?那就只好硬着头皮到梁国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司马相如病免游梁的前因后果梳理一番,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他做的一次风险极高的政治投机。梁孝王未能夺得储位,已经让司马相如输了一局。可司马相如想不到的是,去了梁国,他还会一输再输。

对这位跳槽过来的前任武骑常侍,梁孝王并没有像司马相如期待的那样对他报以青眼。相如在梁国的地位甚至连邹阳、枚乘等游士都比不上,只不过被当作一个普通的诸生来对待: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对司马相如,梁孝王仅仅待之以诸生之礼。这并不完全是因为司马相如曾经东受七经,接受过系统的儒学教育,而是梁孝王此刻一心一意地想要挽回争夺储位的失利局面。吟风弄月的文人雅士对他实现这个目标并无帮助。梁园赋雪?那只不过是后来人的杜撰之辞,真实的梁孝王正恼羞成怒,根本没有附会风雅的心情。他需要的是一帮狠角色,能助他武力铲除盘踞在朝廷里的袁盎等反对派大臣。

所以自长安归来后,羊胜、公孙诡等齐国来的阴谋家便纷纷受到梁孝王的重用。连邹阳这样的资深文学侍从都因为遭到羊胜等人的排挤,正蹲在监狱里写《上梁王书》呢,司马相如怎么可能受到梁王的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羊胜、公孙诡的怂恿,梁孝王阴遣刺客,贼杀袁盎等大臣,导致了他和孝景帝刘启兄弟反目。虽然经过长公主和窦太后的居中斡旋,手足相残的悲剧没有发生,但是梁孝王由此彻底失去了孝景帝的信任,他在汉朝的政治影响力也开始急剧下降,以致6年之后郁郁而终。

梁孝王一死,孝景帝马上把梁国肢解成了五个小国,曾经的天下第一强藩就此没落。从汉朝骑郎到梁国诸生,司马相如的游宦生涯每况愈下,已经走进了死胡同里。如果还在梁国继续待下去,他只会离追慕蔺相如的人生理想越来越远。

无奈之下,司马相如只得灰溜溜地返回了蜀地,等待将来东山再起的时机。

参考文献: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M];王先谦《汉书补注》[M];《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M];侯文华《汉代“以赀为郎”辨正》[J];伏俊琏《司马相如“买官”、“窃色”、“窃财”辨正》[J];钱玉趾《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情爱原型与现代判定》[J]。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