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早立秋

2020年8月7日9时6分,北京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在本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是指此时的风已渐渐由热转凉,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二候白露降,是指立秋后的早晨,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三候寒蝉鸣,是指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

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认为仍旧要注意防暑。

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在北京有一句关于立秋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判断早立秋还是晚立秋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以立秋当天的农历日期来判断。每年立秋的公历时间并没有大的出入,但农历时间就有差别了。一般而言,立秋在农历六月为早,七月为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种是:如果当年立秋的时间在当天早上,那就算“早”,如果立秋的时间在下午或者晚上,那就算“晚”。

不论按照哪种算法,今年都是“早立秋”,秋天的天气大概会让人好过一点。看天气也能分辨出来,最近天气以阴雨为主,相较而言不算太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还有一种“顺秋”的说法,说如果立秋下雨的话,秋天会来得顺利,如果不下雨,那么秋天的雨水就会少,那么出现高温天气的可能就会增加。

历史悠久的立秋节气

立秋的节气可以追溯到周朝,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立秋节气的习俗也称得上是历史悠久。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因此,在立秋这一天,上至天子,下至黎庶,都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礼祀·月令》中记载,在立秋这一天,周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

汉代仍承此俗。

《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

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在立秋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

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人过立秋

在立秋节气,会吃、会玩的北京人,也承袭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贴秋膘”了。

称人

在炎热的夏天里,人们往往没什么食欲,体重变轻。在立秋这一天,为了评量具体的体重是多少,就要“称人”。

称人的习俗在老北京古已有之,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尤为盛行。

称人时,将大杆秤吊在树下,成人称时握住秤上的秤钩双足离地,儿童多放箩筐内来称。此外,称时讲究秤锤只能从里往外捋(表示增加),不可往里捋(表示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秋节气

BEGINNING OF AUTUMN

秋膘

秋风一起,天气转凉,人们就会觉得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也为秋天的劳作储备能量。

“补”的办法就是人们常说的“贴秋膘”。北京人在立秋这天会做一桌非常丰盛的美食,“以肉贴膘”。炖肉、烤肉、涮肉、红烧肉……真是一想到就馋得流口水!

咬秋

北京人在立秋这天吃西瓜,称“咬秋”,也叫“啃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一起吃个痛快,就是咬秋了。这一习俗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丰收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尝鲜儿

尝鲜儿也是老北京城重要的立秋习俗之一。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立秋一到,田地里的很多瓜果蔬菜都成熟了,玉米、莲藕、菱角、鸡头米、落花生、酸枣儿、葫芦形的大枣、京白梨、香槟子、沙果儿、大柿子、核桃、栗子等,多得能让人看花眼。

赶着立秋的时候,去尝第一口新鲜收获的果蔬,真是再惬意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秋节气

BEGINNING OF AUTUMN

养生:防范秋老虎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早晚凉爽,白天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所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养生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立秋撞上三伏天,养生谨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处在二伏时间之内,过后更有三伏天,暑气一时还很难消。“秋后一伏热死人”,此时节,大家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要注意防暑降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

因此,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立秋虽到,不可过分贴秋膘

时至今日,“贴秋膘”对北京人来说不再那么重要了。人们平日的饮食都能做到营养丰富、搭配均衡,吃肉也不再是过年过节才有的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夏秋之交,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肉类或温补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

因此进补要适当,更不要暴饮暴食。如果确有进补需要,最好等到天气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增加肉食补品的摄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起居调养应当顺应天时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另外,适度的户外运动以及深呼吸动作有助于肺部舒展,增强抵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立秋养生药补不如食补

立秋时节,宜润肺柔肝。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容易生病。

因此,人们更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蜂蜜、百合、玉竹、杏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立秋时节,也要注意养阴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唐代诗人刘言史的《立秋》对这一节气的风物描写得非常生动: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是秋的先声,是万物生机渐趋收敛的信号。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半,北京人也该收拾心情,面对接下来的珍贵时光。

今年立秋,您准备贴秋膘吗?

执行编辑:小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