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刘禹锡就是常出现在背诵课文里面的唐代诗人,曾写出过《陋室铭》《乌衣巷》等名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篇古文大概会永久的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深刻地表达了刘禹锡不和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情操,还有着“诗豪”之称。

不同于李白的一生郁郁不得志,刘禹锡毕竟文采斐然,还出入仕途,担任过朗州司马、连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位,之后更是担任了礼部尚书。

少年时期

刘禹锡的祖先据说是汉景帝的儿子,如此看来他的家族也曾经辉煌过。刘禹锡家从七代祖开始就一直为官,由于他的父亲在江南做官,刘禹锡小的时候就在南方度过。由于家学渊源,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诵读诗书和儒家经典,小小年纪文采斐然,尤其是在作诗方面,还曾受到著名的诗僧的指点。

刘禹锡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禹锡不满二十岁,就在游历长安时获得赞赏。既然饱读诗书,还有一腔为国热血,刘禹锡理所当然的参加科举考试。他不仅高中,还和柳宗元成为同科。在两年之后,刘禹锡被任命为了太子校书,结果不久就要丁忧在家。

好在之后受到淮南节度使杜佑的赏识,开始重新走入仕途,进入京城为官后,还和柳宗元和韩愈结为好友。

坎坷仕途

官场上的起伏最难预料。在唐德宗去世之后,新帝即位,原来的太子侍读王叔文想要改革弊政,这大概是每一个有志向的官员的都愿意的做的事情。刘禹锡十分受王叔文的赏识,被委以重任,参与了多项改革,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看着自己达成的政绩,刘禹锡十分高兴,热情空前高涨,办事很有效率。刘禹锡和柳宗元也因此成为了改革集团的重要人物,甚至革新集团可以被称为“二王刘柳”。

刘禹锡他们改革弊政无疑是在为广大人民谋福利,而在此之前这些利益则握在了官宦、大官僚还是士族手中,这次的改革就是动了他们手里的利益蛋糕。因此,革新集团受到了保守势力的严厉反扑。

《陋室铭》书法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守势力强大,这场革新无疑失败了,甚至支持他们的新帝也被迫让位。主要的成员中,二王相继离世,刘禹锡和柳宗元他们毫无疑问被贬了,先是贬为刺史,又被贬为司马。由于主要被流放的有八个人,这个事件又叫做了“八司马事件”。

作为一名诗人刘禹锡在被贬期间诗兴大发,做出了很多的寓言诗,以此来抨击对于权贵的不满和自己坚贞不屈的决心。在流放的环境中,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带有当地特色的民谣。刘禹锡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创作,为诗文赋予了新的特色。

诗词风格

刘禹锡的仕途不是一帆风顺,起起伏伏的带给他很多不同的感受,这就使他的诗文具有独特性,他性格十分刚硬,所写出的诗词都充满了豪气。

在刘禹锡年轻时,随着父亲居住在江南,受到两位诗僧的指点,“方以两毛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是刘禹锡之后对自己的评价,可见少年时的经历对于他影响很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禹锡的诗文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都十分简洁明了,风情俊爽,都说诗如其人,可见刘禹锡也是十分豪爽的。就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简洁易懂,又有着深一层的意味,表示着迎接苦难、超越痛苦的精神,面对鲜活的生命力和未来的向往。

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刘禹锡所写的诗大多数都十分自然,流利简单,还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和对人生的思考。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晚年生活

刘禹锡在政治生涯起起伏伏,在被贬之后还曾起伏,但是在屡屡受挫之后,他担任就是一些不受重用的闲职。

刘禹锡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刘禹锡晚年时期,大多和几位知己好友一起吟诗诵赋,生活十分悠闲。在此期间,做出了《刘白唱和集》、《汝洛集》等佳作。

在会昌二年,刘禹锡在洛阳病逝,去世时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还被加封了户部尚书。

结语

作为唐代时期的著名诗人,刘禹锡虽然由于性格坚贞不屈,导致仕途不顺,但也因此诞生出许多千古佳作。由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十分高,在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很不错的。宋代名士黄庭坚曾对刘禹锡评价道: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参考文献

《新唐书·刘禹锡传》、《车上人文集纪》